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与食管鳞癌化疗敏感性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12345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目前全世界高发肿瘤之一,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我国处在食管癌的高发区,且发病以食管鳞状细胞癌为主。对于食管癌的诊疗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自从发现幽门螺杆菌在胃腺癌中起的决定性作用后,多种特定细菌与癌症的相关性陆续被报道。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P.g)感染与口腔癌的发生成为了近年来一大研究热点。因为口腔上皮与食管上皮均为鳞状上皮,且口腔与食管物理距离上的链接以及吞咽习惯等因素均可使食管上皮成为P.g的寄居地并进而诱发加重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因此河南科技大学团队前期研究报道了P.g的感染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关系。证明了P.g的感染极有可能是诱发食管鳞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同食管鳞癌的发生及发展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有关P.g和食管鳞癌化疗敏感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就p.g感染是否影响食管鳞癌化疗敏感性进行。
  目的:
  1.探讨P.g感染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2.分析P.g感染是否能影响食管鳞癌化疗敏感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需行新辅助化疗的食管癌患者100例,化疗前内镜活检证实为鳞癌。经免疫组化确认P.g感染与否,化疗方案为:紫杉醇+顺铂(紫杉醇剂量135mg/m2,静脉滴注,d1;顺铂剂量75mg/m2,静脉滴注,分三天输注,每个疗程为21天),共进行2周期。随后行手术治疗。实验组为P.g感染阳性食管鳞癌;对照组为P.g感染阴性食管鳞癌。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P.g感染与食管鳞癌的化疗敏感性。
  结果:
  经免疫组化检测可看到P.g主要定植在食管鳞癌细胞的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其中P.g阳性的共47人,阳性率为47%,P.g阴性的共53人,阴性率为53%。P.g感染率为47%。然后行P.g感染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临床分期、化疗后疗效评价、化疗后肿瘤组织病理反应以及预后)。经统计学分析,可得到如下阳性结果:1.年龄<60岁组71.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60岁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316,P<0.05);2.肿瘤浸润达到或超过食管纤维膜组中P.g阳性表达率67.7%显着高于肿瘤浸润深度局限于粘膜层及肌层组1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179,P<0.05);3.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g阳性表达率64.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2.0%,(x2=17.504,P<0.05);4.化疗后疗效评价PD/SD组中P.g阳性表达率60.00%显着高于疗效评价CR/PR组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292,P<0.05);5.化疗后肿瘤组织病理反应轻度组中P.g阳性表达率66.2.%显着高于病理反应中/重度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352,P<0.05)。
  结论:
  1.P.g感染与肿瘤发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g感染可能促进了食管鳞癌的发展。
  2.P.g感染与化疗后疗效评价及化疗后肿瘤组织反应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P.g感染阳性者,化疗敏感性较差。
其他文献
期刊
报纸
期刊
目的:  分析中国辽宁大连地区所招募的纯母乳喂养的母亲Fut8基因多态性,探究基因多态性与母乳蛋白核心岩藻糖基化水平的关系,以及对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方法:  1.样本收集  本实验招募了33名妊娠36周的健康孕妇,均填写了详细的病史问卷调查表和知情同意书。为了排除喂养方式和分娩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本实验仅选取纯母乳喂养并且正常顺产的受试者。在产后42天、120天时间点给予受试者无菌
学位
目的: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虽然目前胃癌治疗方法众多,但是其早期诊断率低,且缺乏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以及三叶因子3(TFF3)能够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对肿瘤细胞的代谢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而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H
学位
学位
目的:  本实验通过携带脂联素(adiponectin,APN)基因的慢病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然后尾静脉注射将它们移植到糖尿病大鼠体内,进而探究APN修饰的BMSCs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  120g左右的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60只,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
学位
期刊
失血性休克是常见临床重症,是战创伤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液体复苏是恢复失血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和血流动力学至关重要的措施。血管渗漏是失血性休克及液体复苏过程中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目前常用的复苏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血红蛋白携氧溶液(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HBOC)作为一种具有携氧功能的复苏液体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不同复苏液体对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