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2年10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开腹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组(B组),持续量:布托啡诺6mg+氟比洛芬酯9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吗啡组(M组),持续量:吗啡30mg+氟比洛芬酯9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氟比洛芬酯组(F组),持续量:氟比洛芬酯12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三组患者术毕时均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60mg作为负荷剂量,然后连接PCIA泵。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所有病人均不给术前药,麻醉开始前,每位病人均给予平衡盐500ml,所有病人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开始用1%的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18G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穿刺,视病人的身高将腰麻药(腰麻药配伍:0.75%的布比卡因1.8ml+50%葡萄糖0.2ml+脑脊液稀释至3ml)以15秒钟注入1ml的速度推入蛛网膜下腔,退出腰穿针,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并固定好,麻醉平面控制在胸6以下。采取一次性用药,术中时间过长需要追加药物的不计入该实验。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负荷量,接镇痛泵,手术结束后所有病人均送回监护室,观察10分钟到20分钟,呼吸和循环系统平稳,再送回病房。注药后每5分钟观察并记录HR、MAP、RR和sPO2。术后6、12、24、48小时监测HR、MAP、RR和sPO2,分别于术后6、12、24、48小时记录镇痛评分(VAS评分)、PC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评分、瘙痒评分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1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长短无统计学差异。2呼吸及循环系统监测:术后6、12、24、48小时三组患者在SPO2、RR、MAP及HR监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镇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6、12、24、48小时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镇痛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组(F组)。布托啡诺组(B组)与吗啡组(M组)镇痛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患者PCA按压次数: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明显低于氟比洛芬酯组(F组)(P<0.05),布托啡诺组(B组)与吗啡组(M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评分:布托啡诺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明显低于吗啡组(M组)(P<0.05),布托啡诺组(B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瘙痒评分:布托啡诺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明显低于吗啡组(M组)(P<0.05),布托啡诺组(B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率低,更适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