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主要保护以丹顶鹤为主的珍稀水禽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湿地生态系统,拥有“鸟的乐园,鹤的故乡”的美称。本文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通过使用GIS和ENVI等计算机应用软件,对研究区1984-2010年间的遥感影像进行单元特征提取,并通过决策树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景观分类,利用景观指数方法绘制了反应景观变化趋势的特征曲线,以此为信号源对其进行小波分析,探究了研究区内景观动态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及在不同时间尺度上造成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现得出如下结果:(1)扎龙湿地从1984到2010年间,景观动态变化特征明显。在1984年,湿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外围以旱地为主,主体景观类型是有水湿地沼泽。而到了2010年旱地扩张,有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且主要在南部区域,分布较为零散,主体景观类型向无水湿地和旱地过渡。由于保护区内部原始的湿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面积逐年增加,导致景观内部的复杂性降低。并且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湿地类型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同时景观内部受到的干扰强度也逐渐增大。(2)扎龙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在长时间序列上,景观动态变化并不是无序的。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景观的动态变化与自然条件的演替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破碎度、复杂度和多样性特征变化的主周期都在22year的时间尺度上,变化的周期在5-7year左右。(3)通过对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的分析和对比发现,降水、径流、沟渠以及对湿地的开垦4种要素的变化规律和对环境要素的改变及影响,与景观动态曲线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相互吻合,4种因子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景观动态变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是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大的时间尺度上,自然因素是推动景观变化的主要的驱动力,人为因素则改变了景观变化趋势和强度。在小的时空尺度上,自然因子是景观动态变化趋势的约束力,人为的驱动因子是景观变化直接驱动力。本文通过对景观动态变化曲线的分析,探究了景观动态变化的规律,得知自然因素影响着景观动态变化的方向和趋势,而人为因子改变了景观动态变化的强度和规律。加强对湿地景观动态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是对未来湿地动态变化的预测,生态环境的恢复、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对周边区域社会、经济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