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进行转复时的成功率、转复所需时间等参数,同时记录给药后是否出现窦性停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进而评价伊布利特及尼非卡兰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转复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77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1.68±5.87岁,平均体重78.64±13.75kg,合并高血压的46例,合并糖尿病的6例,合并脑卒中的5例,合并心脏瓣膜病的1例。所有患者经术中环肺静脉隔离及左心房顶部线形消融后房颤未完全终止,随机分为尼非卡兰及伊布利特组,分别给予尼非卡兰以0.3mg/kg在5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伊布利特1mg在10分钟内注射完毕。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资料、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转复即刻的校正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间期)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同时分析影响转复成功率相关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伊布利特组与尼非卡兰组转复成功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55.3%VS 61.5%,P>0.05),但尼非卡兰组转复时间短于伊布利特组(7.04±1.58 VS 10.63±4.39,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种药物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均无统计学差异。2.在两组各自转复成功的亚组中,用药前QTc间期均无统计学差异,伊布利特和尼非卡兰组中转复成功亚组的转复即刻QTc间期相似,无统计学差异(434.11±30.03 VS 431.35±33.99,P>0.05)。3.伊布利特组用药后的AA间期、QTc间期高于用药前(AA间期:286.55±100.06 VS192.23±25.58,P<0.05;QTc间期:429.03±31.39 VS 393.63±35.48,P<0.05);尼非卡兰组用药后的AA间期、QTc间期高于用药前(AA间期:260.89±61.14 VS 190.81±21.70,P<0.05;QTc间期:427.49±29.22 VS 397.51±25.11,P<0.05)。4.在两组各自的转复成功与转复失败的亚组中,转复成功组的左心房瘢痕区比例均要小于转复失败组的瘢痕区比例(伊布利特组:8.63±4.74%VS 15.18±6.99%,P<0.05;尼非卡兰组:11.11±11.16%VS 17.35±7.09%,P<0.05),而左心房内径大小及房颤病史在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尼非卡兰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要优于伊布利特,主要体现在转复所需时间较短,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均需要注意其潜在的致恶性心律失常作用。2.左心房瘢痕区面积比例是两组药物术中转复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