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AFP、c-myc、N-ras、p53基因在二阶段化学诱发小鼠肝癌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诱癌不同时期肝癌基因表达的差异性,阐明AFP、c-myc、N-ras、p53基因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不同调控作用;研究p16基因及ALB(白蛋白)在mRNA水平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差异性及其在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将87只C57BL/6J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60只)和对照组(27只),给予实验组小鼠DEN一次大剂量激发,CCL4/乙醇连续促进诱发小鼠肝癌;对照组仅给予正常饲料及自由饮用灭菌水。每隔两周随机抽取实验组小鼠6只处死并摘取小鼠肝脏,对摘取的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HE染色检测诱发肝癌过程中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FP、c-myc、N-ras、p53基因的表达(p16、ALB只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在小鼠诱发肝癌第4至第10周,肝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药物性肝损伤,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在诱癌第12周至16周,逐渐开始出现肝硬化病变,可见假小叶形成,肝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诱癌第20周,开始呈肝细胞癌表现。经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检测,AFP在诱癌第8周开始表达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意义(p<0.05),从第8周至第20周AFP表达量呈持续性升高;c-myc基因在诱癌第8周开始表达量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有意义(p<0.05),第8至第14周c-myc的表达量升高较为缓慢,至诱癌第16周至20周c-myc基因表达量升高尤为显著,与正常组及诱癌早期差异性明显(p<0.05,p<0.05);N-ras基因阳性表达出现较早,第4周即已出现低表达,并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至18周时表达量最高,第20周时稍有下降;p53抑癌基因的mRNA水平,于诱癌第4周表达量即有明显的升高,并且在第4至第10周间表达量持续升高,但从第12周开始,p53mRNA的表达量开始有所下降,于第12周至第20周表现为持续下降;而p53蛋白表达量是呈升高趋势的,第20周与与之前的各时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基因在第8周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ALB在mRNA水平表达水平随着诱癌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1.AFP(?)c-myc在诱癌过程中均呈逐渐增高趋势,与肝癌的发展相关,在肝癌形成后高表达。AFP和c-myc持续性升高的动态变化对于肝癌的干预和早期诊断有指导作用。2. N-ras和p53基因在实验诱发肝癌的癌前期病变均见高表达,提示上述基因参与了肝癌发生的启动过程。3.p16基因在诱癌第8周以前快速升高,12周以后为下降趋势,第20周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实验诱发肝癌过程中p16基因下调是肝细胞恶变的因素之一。4.ALB在诱癌过程中,其表达含量逐渐下降,表明诱发肝癌的药物及肝细胞恶变均可导致肝细胞的蛋白合成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