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不合理用药危害严重、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以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等背景下,药学服务及共同决策(SDM)将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提升药物治疗依从性、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等。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大潮中,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已成为一种新的药学服务提供形式。然而,在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中,指导SDM实践的理论框架及评估SDM水平的研究薄弱。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模型及测量工具。
【方法】
文献综述总结现有SDM模型,基于SDM模型评估工具,对模型起源、含义、开发方法等8个方面(共21个标准)进行评估。以SDM模型为核心,通过深度访谈充分了解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特点,构建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理论模型。基于形成的理论模型,参考Hinkin量表构建过程,确定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的维度、条目;采用适宜性评分法对测量工具进行内容评价,并结合实证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多因多果模型等评价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基于形成的测量工具,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验证模型,并通过多群组PLS-SEM评价模型在不同药学服务提供者(PCPs)与咨询不同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适用性。采用TOPSIS计算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综合指数,并分析其在不同PCPs或咨询不同DRPs中有无差异。
【结果】
“文献综述与模型评价”:文献综述共纳入31个SDM模型,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实施-SDM模型来源于经过SDM培训的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实践,发展了谈话模型,在慢病领域具有良好适用性的潜力且质量较好,可作为实践中SDM测量的基础。
“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包括“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双方达成药物治疗计划”、“提供决策支持”4个要素。
“测量工具”:此阶段形成的测量工具包含4个维度,19个条目;适宜性评分法、Spearman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多因多果模型等结果分别显示了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评分者间信度、单一指标效度、聚合效度。
“实证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促进“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路径系数=0.333;P=0.000;?2=0.125)、“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促进“双方达成药物治疗计划”(路径系数=0.658;P=0.000;?2=0.762);“提供决策支持”对“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和“双方达成药物治疗计划”无影响(路径系数均不显著)。多群组PLS-SEM结果显示不同PCPs模型两条路径系数均显著,且系数差别不显著;咨询不同DRPs模型两条路径系数均显著,但系数差别显著。
“综合指数”:综合指数均值为25.50(标准差为11.246);不同PCPs综合指数的差异显著(P=0.000),而咨询不同DRPs综合指数的差异不显著(P=0.297)。
【结论】
实施-SDM模型质量较好且适用于指导测量,为本研究模型和测量工具构建提供基础。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理论模型跟现有SDM模型相比更好体现了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特点,如突出用药史、药物治疗方案、详细药物治疗计划的重要性。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信效度良好。模型验证结果发现“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促进“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促进“双方达成药物治疗计划”,这为指导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实践提供了有效框架。综合指数水平整体不高,药学服务及SDM有待进一步培训与提升。
【创新与不足】
创新点:(1)通过多种方法构建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模型,形成的模型与现有的SDM模型相比,较好地体现了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SDM模型;采用定量分析验证模型,在模型可测试性方面有所突破。(2)借鉴Hinkin的量表构建过程,构建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保证了测量工具的质量,弥补了现有SDM测量工具的不足,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SDM测量工具;同时,通过综合指数比较不同PCPs的SDM水平,发现药师在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中的优势与不足,为药师进一步发挥其在互联网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不足之处:(1)以高血压或血压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模型与测量工具,在其他疾病中的适用性仍有待研究。(2)现阶段药患沟通样本量不足且集中于东部地区,药患模型结果在中西部地区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进行验证。(3)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关注单次沟通且未区分患者来源,今后需要考虑多次沟通及线下与线上的互通等。
在不合理用药危害严重、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以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等背景下,药学服务及共同决策(SDM)将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提升药物治疗依从性、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等。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大潮中,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已成为一种新的药学服务提供形式。然而,在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中,指导SDM实践的理论框架及评估SDM水平的研究薄弱。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模型及测量工具。
【方法】
文献综述总结现有SDM模型,基于SDM模型评估工具,对模型起源、含义、开发方法等8个方面(共21个标准)进行评估。以SDM模型为核心,通过深度访谈充分了解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特点,构建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理论模型。基于形成的理论模型,参考Hinkin量表构建过程,确定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的维度、条目;采用适宜性评分法对测量工具进行内容评价,并结合实证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多因多果模型等评价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基于形成的测量工具,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验证模型,并通过多群组PLS-SEM评价模型在不同药学服务提供者(PCPs)与咨询不同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适用性。采用TOPSIS计算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综合指数,并分析其在不同PCPs或咨询不同DRPs中有无差异。
【结果】
“文献综述与模型评价”:文献综述共纳入31个SDM模型,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实施-SDM模型来源于经过SDM培训的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实践,发展了谈话模型,在慢病领域具有良好适用性的潜力且质量较好,可作为实践中SDM测量的基础。
“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包括“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双方达成药物治疗计划”、“提供决策支持”4个要素。
“测量工具”:此阶段形成的测量工具包含4个维度,19个条目;适宜性评分法、Spearman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多因多果模型等结果分别显示了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评分者间信度、单一指标效度、聚合效度。
“实证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促进“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路径系数=0.333;P=0.000;?2=0.125)、“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促进“双方达成药物治疗计划”(路径系数=0.658;P=0.000;?2=0.762);“提供决策支持”对“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和“双方达成药物治疗计划”无影响(路径系数均不显著)。多群组PLS-SEM结果显示不同PCPs模型两条路径系数均显著,且系数差别不显著;咨询不同DRPs模型两条路径系数均显著,但系数差别显著。
“综合指数”:综合指数均值为25.50(标准差为11.246);不同PCPs综合指数的差异显著(P=0.000),而咨询不同DRPs综合指数的差异不显著(P=0.297)。
【结论】
实施-SDM模型质量较好且适用于指导测量,为本研究模型和测量工具构建提供基础。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理论模型跟现有SDM模型相比更好体现了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特点,如突出用药史、药物治疗方案、详细药物治疗计划的重要性。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信效度良好。模型验证结果发现“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促进“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双方交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想法”促进“双方达成药物治疗计划”,这为指导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实践提供了有效框架。综合指数水平整体不高,药学服务及SDM有待进一步培训与提升。
【创新与不足】
创新点:(1)通过多种方法构建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模型,形成的模型与现有的SDM模型相比,较好地体现了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SDM模型;采用定量分析验证模型,在模型可测试性方面有所突破。(2)借鉴Hinkin的量表构建过程,构建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的SDM测量工具,保证了测量工具的质量,弥补了现有SDM测量工具的不足,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SDM测量工具;同时,通过综合指数比较不同PCPs的SDM水平,发现药师在互联网药学服务沟通中的优势与不足,为药师进一步发挥其在互联网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不足之处:(1)以高血压或血压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模型与测量工具,在其他疾病中的适用性仍有待研究。(2)现阶段药患沟通样本量不足且集中于东部地区,药患模型结果在中西部地区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进行验证。(3)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关注单次沟通且未区分患者来源,今后需要考虑多次沟通及线下与线上的互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