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车载起降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nu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定翼无人机(后文简称“无人机”)比旋翼飞机具有更大的速度、载荷、航时和飞行效能,应用更为广泛,大多无人机为了减轻重量,会去除起落架,但其需要良好的起降条件,大多采用撞网或伞降的回收方式,该过程无法以预期姿态平稳降落,易损毁机载设备,同时无人机行业还没有研制出发射与回收一体化系统,发射与回收装置需要就地搭建与拆装,费时费力,制约了固定翼无人机的发展。因此,研究设计出一种能够较好的满足地域适应性和作战灵活性指标,并且保证无人机安全起降的一体化平台,对无人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文对无人机起降方式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分析后,提出了一种新型无人机车载起降平台,该平台可快速部署,可同时完成无人机的弹射起飞和同步对接降落作业,实现了无人机的发射与回收一体化,具有较好的地域适应性和灵活性能。该无人机车载起降平台由车体、主体轨道搭载同步对接平板结构,搭配绳索滑轮组传动系统和无人机同步驾驶控制系统组成,其中车体搭载整个起降平台部署移动;主体轨道、同步对接平板为起降平台的主要承载结构,且能够实现无人机的起飞和降落模式切换;在发射模式下,轨道旋转一定角度倾斜向上,无人机搭载在平台上采用弹射发射;在回收模式下,轨道旋转为水平位置,车体通过无人机同步驾驶控制系统工作与无人机同步行驶,无人机尾钩勾住轨道上的拦阻索,覆盖有缓冲气囊的同步对接平板在轨道上与无人机同步运动,与无人机进行对接,对接完成后,通过拦阻索作用,最终将无人机减速为零。
  本文对设计的无人机起降平台进行了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并使用UG对无人机起降平台进行了三维建模,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无人机起降平台的主体轨道和同步对接平板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计算,采用尺寸优化和迭代计算的方法对轨道和对接平板结构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最后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应用MATLAB对结构参数进行了数值仿真。最终通过研究分析结果制作了验证机型。经实验结果验证分析,在保证无人机车载起降平台轨道结构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使优化方案相较原始方案减重44.9%,试验样机运行良好,为今后发射与回收一体化装置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涡流管以其简单的结构,广泛的适用条件以及高效的能量分离性能,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重点关注。虽然涡流管已大量的投入到生活生产中,但由于其内部复杂的流动变化,众说纷纭的能量分离机理,使得人们仍未能完全掌握其工作原理。传统的涡流管研究多关注其制冷效应,而涡流管能同时产生冷、热双流体。因此,涡流管在制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以及巨大的理论研究价值。本文以逆流型涡流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
学位
原油采出液在从井口运送到联合站的输送过程中,由于受到井筒、油嘴、阀件、机泵等的剪切作用,原油与采出水之间常常会发生乳化,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而沥青质作为原油中具有极性的组成成分能够吸附到油水界面上形成一层强度较大的界面膜。这层界面膜的存在使原油乳状液的分散相液滴在互相碰撞时不易发生聚并,能够起到稳定原油乳状液的作用。温度以及原油中沥青质的质量分数、蜡的含量、溶剂的极性等因素都能够改变沥青质的缔合状
学位
为了系统研究X70钢在直流杂散电流不同干扰方式(阴极干扰、阳极干扰和阴阳极交替干扰)、不同电流密度(小直流、大直流)下的极化特性。设计一套直流干扰下的电化学测试装置,实现了以下功能:(1)直流电流对工作电极进行干扰的同时进行电化学测试;(2)既能进行阳极干扰又能进行阴极干扰下的测试;(3)准确控制施加在工作电极上的干扰电流大小;(4)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应用电化学方法测试X70钢的电位曲线、极化曲
学位
超声速旋流分离技术目前在天然气脱水等领域进行了成功应用,但其在天然气脱硫化氢等方面的研究仍较少,基于此,本文提出将该技术应用于天然气脱除硫化氢领域,基于气体凝结过程中的液滴成核与液滴生长的基本原理,以高含硫化氢的甲烷气体(甲烷-硫化氢双组分混合气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含硫化氢天然气超声速凝结特性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Laval喷管内甲烷-硫化氢气体的相特性分布特点和凝结流动规律,通过进行不同工况
学位
该论文依据石油地质、油藏描述、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从东海西湖凹陷CX油气田Hu-2B层的气藏地质特征出发,建立油气藏地质模型,选择美国Scientific Software-Intercomp公司的三维气水两相的黑油模型(Black Oil)进行储量拟合,用组分模型(COMP Ⅲ)进行气藏数值模拟研究、生产动态预测、推荐开发方案.
学位
海上浮式风电开发具有空间利用合理、装备体系成熟、规模化商业开发前景好等优势,在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倍受关注。当前,海上浮式风机正朝着高功率、大型化的趋势发展,叶片的展向长、柔性大,塔架和承载浮体的结构尺度及规模也随之提高,整体系统的变形、共振、颤振等结构动力学问题愈发突出。通过动力响应特征分析,保障高效稳定的获能效率和安全可靠的结构性能,则成为工程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本文基于经典的结构动力学模
深水浮式平台及其系泊系统等设施的设计离不开海洋工程水池模型试验的验证,然而由于试验水池尺寸有限,无法进行常规缩尺比下的模型试验。已有解决方案中的被动式混合模型试验方法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大水深截断情况下,该方法实现截断前后系泊系统的动态特性相似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以作业于1200m水深的某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及其系泊系统为研究对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系泊系统主动式混合模型试验数
水下航行体在水中高速运动时会在肩部发生空化,空化泡的产生改变了航行体表面载荷分布特性,从而对航行体结构安全和出水弹道产生不利影响。人工通气技术已在工程上被证实是改善航行体表面载荷,稳定出水弹道的有效办法。当前关于人工通气技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排气空泡内流动特性、航行体载荷分布特性和出水弹道等方面,关于人工通气空泡流主动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表明通气空泡的融合程度对航行体载荷分布和出水弹道的
潜艇近冰盖航行时,与近水面航行或无限流域相比,阻力性能及绕流特性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此外,在艇-流-冰盖的相互作用下,潜艇航行产生的挠曲重力波(Flexural-gravity Wave,FGW)可能使冰盖发生变形或破碎。这一现象对开发更安全的冰盖下潜艇上浮破冰方法意义重大。  本文选取SUBOFF全附体潜艇模型为研究对象,在STAR-CCM+软件中应用RANS方法、SST k-ω湍流模型及体积
学位
船舶中央冷却水系统是保证船舶机舱系统正常运转,满足全船设备冷却需求的重要一环。在以往设计之中,有以下三点不足:首先,泵的选型是要满足船舶系统最大热负荷要求,但实际船舶不是全负荷运行。其次,设计海水温度是以赤道为标准,约为36℃。实际船舶海水温度大大低于这一温度。最后,由于变频调节速度较慢,导致低温淡水系统经常触发高温报警,因此船员往往将泵设置在工频运行。从以上原因看,船舶海水变频控制策略具有较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