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检察主导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dp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近几年来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前沿问题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主导作用逐渐凸显。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启动的主导。由于公安机关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均无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启动权,加上法院启动属于极少数情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启动主要是由检察机关来进行的。第二,对于量刑协商程序的主导。由于值班律师、辩护人均无法有效参与到量刑协商中,不是量刑协商的主体,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地位又弱势,检察机关在量刑协商中实际上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第三,对于量刑裁判的主导。“采纳量刑建议”原则的存在使得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对法院形成了实质性的制约,对于量刑裁判形成了主导。虽然理论上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法官并非一定要采纳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但这种理论上存在的裁量自由,存在被裁判的成本和风险所消解的可能。在我国,之所以在引入协商性司法制度时,会形成检察主导模式,有其深刻的内在制约因素。第一,法律移植过程中的地方性制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形成,有对于域外相关制度的一些原则、精神和规则的借鉴。在具体的法律移植过程中,这一制度受到了我国传统诉讼法律文化、职权主义诉讼观念的影响。这导致类似于辩诉交易中的那种控辩平等协商机制很难在我国形成。第二,授权试点式司法改革的制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遵循的是一种授权试点式司法改革的模式和理路。这一模式是对于过去我国的立法推进主义式改革和司法推进主义式改革的结合,虽有一定优势,但也保留了一些局限。首先,授权试点式司法改革会先由立法机关授权试点、有关机关制定试点办法,但试点办法中的规则往往会相对简单。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由于对于公安机关如何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缺乏详细规定,导致了公安机关试点积极性不高,最终促使检察机关成为了认罪认罚案件审前程序的主导者。其次,授权试点式司法改革对于试点过程中多数试点地区的经验会给予相当程度的尊重。立法机关对试点中普遍存在的检察机关单方主导量刑协商的现象进行了肯定和吸收,导致控辩平等协商机制无法形成,也没有被规定到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当中。最后,授权试点式改革对于试点中少数地区探索的有益经验会有所忽视。在试点中,少数地区对控辩平等协商机制进行过有益探索,但立法机关却并未予以重视。第三,公检法机关的成本收益考量。在域外协商性司法中,一般存在证明负担减轻和程序简化两种效率收益。但在我国,由于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并未降低,协商范围也被限定在量刑上,再加上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认罪率本来就极高,导致证明负担减轻的收益在我国几乎没有;至于程序简化的收益,主要表现为审判程序的简化和诉讼全流程简化两种。对于公安机关而言,由于没有证明负担减轻的收益,侦查工作量并未减少,反而略有增加;再加上程序简化的收益几乎与之无关,最终导致公安机关并未因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获得多少诉讼效率上的收益,也就不会愿意参与试点,逐渐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淡出,将认罪认罚案件审前程序的权力拱手相让给检察机关。对于检察机关而言,虽能够获得一定程序简化的效率收益,但由于没有证明负担减轻的收益,加上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新增的一些职责,导致检察机关为了确保自身所获得的效率收益,会本能地对于对效率形成阻碍的因素——辩方的有效参与有所排斥,最终导致平等的量刑协商机制无法形成。对于人民法院而言,虽然“采纳量刑建议”原则并未强迫法官必须要采纳量刑建议,但由于不采纳量刑建议会比采纳量刑建议付出更多的裁判成本、存在更多的裁判风险,因此,法官理论上存在的量刑裁量自由有被消解的风险。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与我国正在进行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存在一些冲突。按照“以审判为中心”的要求,刑事诉讼应以审判程序为中心、以庭审为中心。然而在认罪认罚案件中,诉讼的重心被前移至审查起诉阶段,再加上由于认罪认罚案件的审理无法实现庭审实质化,导致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刑事诉讼“以检察为中心”。但检察主导与“检察中心”并不会对“以审判为中心”产生不利影响,而是司法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合理方式,恰恰是与之相辅相成的改革举措。只有坚持检察主导与“检察中心”,“以审判为中心”才能得到更好的推进。由于检察主导的形成存在着上述一系列制约因素,这一模式无疑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我国协商性司法制度构建本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这并非意味着这一模式就不存在任何缺陷。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发挥主导作用,实际上就意味着检察权力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扩张。这种权力的扩张,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风险。第一,程序启动中的风险。检察机关主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启动,可能会影响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合法性,造成强迫认罪认罚等现象;检察机关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启动权,还可能会在某些时候怠于行使,使本可以通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获得从宽处理的被追诉人的诉讼利益选择权得不到保障。第二,量刑协商中的风险。由检察机关完全主导量刑协商的过程,可能会导致协商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的隐瞒和欺骗,既影响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合法性,也可能造成最终量刑上的不公正。第三,量刑裁判中的风险。如果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能够对法院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力,可能会导致法院无法通过审查有效地对于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产生制约,进而引起过度指控和类案量刑偏差的问题。为了规避上述风险,需要对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权力进行一定的制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检察主导模式。第一,检察机关自身的理念转型。为了更好地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扮演“准司法官”的角色,检察机关应当认清自身“法律守护人”的定位、转变那种“以打击和惩罚犯罪为己任”的诉讼观念、强化自身的客观公正立场、改变对律师参与作用的认知。第二,完善律师参与机制。应当确立辩护律师协商时在场制度,防止检察官在协商时对于犯罪嫌疑人进行引诱和欺骗;应当进一步完善值班律师制度,更好地调动值班律师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积极性。第三,量刑建议裁量权的规范和制约。应当制定法检两院通用的量刑指南,并合理运用人工智能量刑系统,对于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裁量权进行制约,防止过度指控和类案量刑偏差。第四,法院审查机制的完善。应当规定认罪认罚自愿性、合法性存疑时的实质审查机制,防止法官出于自身考量或对检察机关的天然信任,忽视对于认罪认罚自愿性、合法性存疑案件的审查;应当明确法院对于受“欺骗”认罪认罚案件的认定和处理,在承认适当“欺骗”手段的合理性的前提下,禁止对于罪名、罪数问题的“欺骗”,禁止针对量刑建议问题欺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其他文献
从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来看,我国一直崇尚“无讼”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调解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经验。直到法治建设得到大力推崇的今天,我国也一直在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不断探索并完善多种纠纷调解模式,如人民调解、法院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种解纷手段在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行业协会调解作为新型的调解模式,在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在解
近年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及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仍居高不下,制约着企业及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实施的债转股政策,成功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改善了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开启了新一轮债转股进程。新一轮债转股强调遵循法制化原则,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致力于逐步缓解企业
作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最具有代表性的产物,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产生诸多现实挑战。不论是著作权领域,还是医疗侵权领域,都存在一个本质问题,即智能机器人是否应该享有法律人格。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智能机器人的法律人格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智能机器人法律人格的理论界定。首先简要阐述智能机器人的类型和功能特征,为下文论述智能智能机器人有限法律人格奠定理论基础;其次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生活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其中在商业交易中提供中介服务的牙人群体逐渐形成并壮大,并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无疑是见证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从事行业与受雇对象的不同,宋代牙人存在不同的分类。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说明牙人的专业性不断增强并且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经济活动中,牙人不仅受雇于普通民众,甚至有的还受雇于官府以协助管理市场秩序,成为政府管理社会
我国行政诉讼长期以来存在着诸多问题,而管辖制度的改革是解决我国行政诉讼困境的突破口和重要方面,近年来在司法改革中也进行了许多管辖制度上的改革和尝试。各地方法院通过试点进行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以期通过行政案件的异地管辖和审理,实现管辖法院和被告行政机关在地域上相错,减少行政审判中地方行政机关对当地法院的不当干预,来保障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解决行政诉讼长期以来面临的困境。最高人民法院在各地
社会的不断发展、扶贫攻坚政策的不断实践促使我国经济得到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亦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得人均寿命延长,从而使社会养老问题凸显。而市场养老模式仍以传统养老院模式为主,目前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家庭生活变化需求,老年人养老需求亦发生变化,不再满足于传统独居模式或养老院模式,多元化养老模式需求的日渐凸显为养老地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市场具备较好发展前景与拓展空间。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0%以上,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近几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表现不佳,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制造业企业应重视自身财务状况并做好财务危机预警工作。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综述了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文献基础上,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如下:(1)界定了制造业上市公司发
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制度的根基,土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资源流动难以平衡,广大农村地区面临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基于过去细碎零散化土地规模而产生的传统小农家庭式生产模式已经无法匹配当前的社会生产力要求,同时传统小农生产模式又限于自身条件而难以像现代化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顺利完成转型。因此在“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基础上国家提出了“三权分置”的制度构想,并通过《
开悟与灵修分别是佛教和基督教特有的修行方式,是主体追求意义之感悟、体验的过程。个人主观的宗教经验既是人类心灵的产物,也是宗教的本质。宗教经验往往在修行过程中发生,因此,研究开悟与灵修,对于认知佛耶两教及推动宗教心理学领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开悟,还是灵修,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即追求超越的生命。又因为植根于不同的宗教文化土壤之中,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整理法与文本分析法
《合同法》第111条规定了质量不符合约定时当事人的解决路径和利益受损害的当事人所能够主张的违约救济手段。学界对于条文中所述的减少价款或报酬的性质存在不同见解,其适用范围、行使规则存在争议,司法裁判中对于减价的适用规则各行其道。对于减价,如果站在利益受损害方视角,减价应当认定为违约救济方式;如果站在违约方角度来说,减价是合同法所规定的违约补救措施的一种。由于合同法第111条的减价是法律赋予守约方的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