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资源虽然丰富,位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十三个贫水国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和工业的扩张,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制约因素。 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及年内分配的差异,水资源在地区分配极不均匀,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贫乏,但是在南方部分地区,尽管雨量丰富,却由于降雨的年内分配不均而存在着季节性的缺水,由此造成既有春末夏初涝渍多水之患,又有伏秋干旱之忧,可以说因此而造成的水资源矛盾不亚于北方。传统上往往借助于工程和技术的手段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的短缺已使得新建投资工程存在技术的不经济。鉴于农业灌溉用水是我国用水大户,而且利用率十分低下,因此通过管理的手段达到节水目的已经成为目前农业灌溉用水改革的共识并且在我国大中型灌区开始试点改革推广。 由于在我国大部分灌区仍旧沿袭着传统的灌溉管理方式,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使得这种管理方式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其弊端也日益明显突出,并成为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的严重制约因素,因而研究在传统灌溉管理模式下,灌溉用水水权、水价及灌溉组织制度对效率的影响对于缺水日益严重的我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和实践意义,但是在这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水管单位管理人员的经验认识上,而且缺乏系统的研究。 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以典型的季节性缺水灌区——江西省鹰潭市的白塔渠灌区为例,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分析了在现有管理模式下水价、水权及灌溉组织制度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如何运用更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工具来提高灌区灌溉系统的运行效率、水资源的利用率及农业生产率,为灌区的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根据研究的目的,论文提出了三点假设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框架。 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我们与鹰潭市水利局、白塔渠灌区管理局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及官员进行多次探讨,最终分别在白塔渠灌区的上、中、下游选取了五个乡(镇)及分场进行了调查,同时在灌区的水田示范区和旱地示范区也进行了农户调查,与水利局、灌区管理局的官员也进行了相应的访谈。 数据的定性分析表明,灌区降雨主要集中于1月至7月上旬,且明显高于蒸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