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散文翻译的译文读者关照研究——以张培基散文翻译为例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后期,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率先在文学研究领域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突破了过去文学研究都以作者、文本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转而关注读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理论一经引用到文学翻译研究之中,读者就成为文学翻译研究关注的新焦点,传统的作者、文本或译者中心论的翻译研究范式受到挑战。  作为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文体,散文形式灵活,意象丰富,情境交融,向来有美文之誉。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给英汉散文的翻译设置了重重障碍,所以汉英散文的互译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少有翻译家从事汉语散文英译的工作,翻译界甚至一度存在汉语散文不可译的观点。但是,更多的翻译学者则认为汉语散文是中国文学的精髓,承载了厚重的中国文化,是可译也是值得翻译的。作为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张培基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散文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翻译出版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直是翻译界备受推崇的散文佳译,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翻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众多学者对张培基的现代散文翻译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就汉语散文翻译提出大量新主张和理论。然而,人们对散文翻译的研究仍然远远滞后于散文的创作与发展,也滞后于其他文学题材翻译的研究,其研究的焦点仍为传统的作者、文本或译者。  因此,本文拟以接受美学为理论依据,以实例分析的方法,将译文读者的主体性地位作为关注点,从情感、语言和文化三个层面,分析张培基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对译文读者审美需求的关照,探讨张培基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满足译文读者这三个层面的需求,并最后得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的启示,即散文翻译的重心应是向译文读者传达原语的“美感”和散文翻译的文化传播应注重与译文读者的“视野融合”。  本文共分成如下五部分:第一章介绍接受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汉英散文各自的特点以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陈述国内外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研究的现状以及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第三章探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的文学翻译研究的新方向,即:翻译是文学的再创作与接受的过程,翻译要注重译文读者的主体性。第四章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张培基在散文翻译过程中如何满足译文读者在情感、语言和文化三个层面的审美需求,并分析关照译文读者对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的启示。第五章为本论文的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以和平广场住宅小区为例详细介绍安全防范系统的技术应用.
传统翻译理论认为,忠实于原文是翻译的标准,译者的地位是低下或者次要的;在任何翻译过程中,译者都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绝对忠实于原文。翻译中任何带有个人色彩的痕迹都是不提倡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全国政协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报业协会原副会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东东,联名新闻出版、对外友好、民盟、农工、致公、总工会、青联、妇联、侨联、科
词汇作为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生词经常困扰着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作为学习生词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二语词汇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话
从1998年开始,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国公路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连续多年,全社会公路建设完成投资超过2000亿元。面对巨大的公路建设任务,公路勘察设计从
本文以信息论为理论框架,以CCTV9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兼顾配音翻译的特点,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详细的分析,着重研究纪录片配音翻译过程以及策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的这几年,我国民族胶合板工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从生产数量看,进入21世纪的前一年全国胶合板产量仅为728万立方米,四年后,即2003年底便已达到2012
随着阿秒激光的出现,人们可以深入原子内部研究大约100 as时间尺度内电子的运动,这为研究阿秒时间分辨率下电子与离子碰撞,高次谐波产生等物理过程提供了机会.目前,在实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