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与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并称中国的三大经济安全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稳定的,粮食供求关系基本实现平衡,然而这种总量平衡却是极为脆弱的“紧平衡”: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中国多山地和荒漠,可用耕地资源有限。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对此,本文尝试系统地考虑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并据此建立综合的粮食安全指标体系,其意义在于对我国的粮食供需变动趋势及粮食供需平衡态势作出判断与分析,对粮食安全进行监测并提前对粮食不安全程度提供警报,以便于政府制定及时有效的粮食安全政策,维护粮食安全。此外,当前绝大多数研究运用当年的数据衡量当年的粮食安全度,少有学者能够综合上年粮食安全情况对于本年粮食安全的影响。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信息融合法综合处理连续两年的预警指标,成为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本文以土地稀缺理论、供需平衡理论、系统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了统计模型法、系统分析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粮食安全预警问题展开研究。即:首先,基于现有的粮食安全理论研究,明确粮食安全的内涵;其次,根据所确定的粮食安全内涵分析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包括趋势产量波动率、粮食储备量、粮食价格波动率等8个指标在内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熵权法和信息融合法对我国粮食安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和预测,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本文选取了1996-2012年的数据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2013-2014两年的粮食安全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的粮食安全度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而不同的年份威胁粮食安全的因素也不尽相同:本世纪初的几年内,导致粮食安全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粮食产量下降;而最近几年内,我国粮食进口量激增,粮食自给率下降成为粮食安全的重要风险因素。预警模型的分析及预测结果能够反映近年来的粮食安全情况,表明预警模型可行。对此所提出的建议包括: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自给、积极防治自然灾害、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