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ke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目前城乡差距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更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并且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如果这种差距过大,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矛盾。为了适应了社会矛盾发展变化的客观需求,中共中央提出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要目标的新农村建设。因此,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就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当前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本文认为,造成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公共产品非均等化供给及其相应的制度与模式。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于推进公共产品均等化。要想实现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的有效供给,就必须选择合理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构建健全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体系,建立科学的公共产品供给路径。所以,采取何种模式,确立何种制度体系,通过何种具体路径来实现城乡公共产品的均等化供给等问题,就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题。  论文紧紧围绕上述目标,综合运用公共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对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问题展开了研究。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明确了公共产品的本质是公共利益,继而提出了城乡公共产品非异质性的观点;在考察了各种供给模式对公共产品均等化的影响以及各国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后,提出政府主导型的城乡一体化多元供给模式是当前我国实现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消除城乡差异的合理模式。强调在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同时,根据不同公共物品的特性,可以引入其他供给模式以及选择相应的制度体系和具体实现路径,从总体上为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的有效供给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导论。阐述论文的研究主题及意义、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和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的理论分析。作者首先对公共产品的本质内涵、特征和分类进行重新阐释,提出城乡公共产品非异质性观点;同时对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的理论基础进行概述;并进一步探讨衡量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探讨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的制约因素,比较各种供给模式对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的影响。最终形成本文有关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问题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国外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模式的实证考察。选择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国际典型案例,考察和比较联邦制国家以及单一制国家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的情况,总结出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问题提供实证参考。  第四章,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差异及其成因分析。在回顾和反思我国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演进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现阶段我国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的表现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并从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与模式角度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单一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体制和实施体制以及农民意愿表达机制的缺失,是导致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五章,中国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的模式与路径选择。针对第四章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成因的分析,结合本文对公共产品问题的重新审视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经验与教训,论文从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实现我国城乡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的模式与路径选择: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建立城乡统筹的均等化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合理界定多元主体的职责与范围、建立和完善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和决策机制。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长期坚持“效率优先”的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成为国家和地区追求的首要目标。我国GDP增长速度从1998年的7.8%最高增长到2007年的14.2%,经济建设取得了瞩目成
长期以来,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构建往往是在税收征管实践中,根据一些现实问题,在缺乏理论的指导、没有进行全面而深入系统研究的情况下,就征管论征管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即使当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
衣食住行,“住”是重要一环。自国家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一直处于经济发展的浪尖,近年来随着产业更深层次的发展,很多潜伏的问题随之显现,其中融资问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