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贱民研究学派是印度后殖民时期兴起的一个思想流派。它的兴起既是本土青年知识分子对印度后殖民时期的历史,政治与社会现实反思,同时也受到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印度本土的民族精英在接管殖民政权,建立起新的民族国家之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殖民时期不平等的权力等级结构,广大人民依然处于受压迫的地位。民族国家对于殖民主义权力等级结构的复制引起了本土知识分子的不满。他们思考并试图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如何才能够有效清除殖民主义所遗留下来的负面的文化遗产?第三世界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关系如何,为什么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作为在殖民时期的解放力量会在新的国家疆界内形成新的压迫?印度作为一个高度分裂的社会,权力关系的表现模式会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特点为什么决定了印度历史上的反抗斗争最终无法演变成全国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贱民研究学派早期研究贱民的起义,试图从千变万化的贱民起义中总结出贱民的反抗方式,贱民意识的一般结构以及贱民政治诉求表达的一般模式,试图恢复贱民在历史书写中的主体地位;后期转向文化研究,研究贱民日常生活中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反抗,思考殖民主义的文化遗产以及第三世界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关系。贱民研究学派的研究涉及到历史,文学,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 贱民研究学派所思考的问题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后殖民批评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是贱民研究学派作为一个以后殖民社会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思想流派,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衍生物,也不是西方后殖民批评的复制品。他们的研究同时也是他们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如种姓、性别的压迫,宗教极端主义的横行,民族冲突等方方面面的矛盾,这些都是西方相应的思想潮流所无法涵盖与没有讨论的问题。贱民研究学派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但是作为一个致力于解构的思想流派,其本身也存在着张力与学术论争,这种学术论争也是贱民研究学派讨论的学术焦点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不是随着西方学术思潮亦步亦趋的结果。 本论文从横向宏观与纵向微观的角度对贱民研究学派展开讨论。从纵向宏观的角度,讨论贱民研究学派生发的本土社会历史语境,本土学术传统的发展脉络以及贱民研究学派的知识谱系以及该学派学术思想的流变;从横向微观的视角考察贱民研究学派作为一个第三世界的学术流派与西方学术思潮的互动关系,它对于西方强势学术话语的抵抗与颠覆,以及它的学术原创性。在各个方向的考察中,我将把研究的焦点放在贱民研究学派作为一个第三世界思想流派的特点上:它对于西方强势话语的妥协,贱民研究学派内部对于西方学术话语接受差异以及不同态度所导致的论争,贱民研究学派的学术独创性以及它所具有的文化抵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