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拟(Parody),是指仿照一个现有的格式而临时新创的修辞方式。通过仿照人们熟知的某些词语、句子或者篇章等从而创造出新的内容,赋予它新的活力,非常容易吸引读者和听者的注意力。仿拟的这种特性恰恰满足了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使它成为网民用来创造网络语言时常用的修辞手法。道金斯提出了模因论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基础上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道金斯,1976),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语言模因作为模因的一种,它通过非遗传的方式传播。而仿拟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模因形式,同样遵循着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虽然模因论对仿拟有强大的阐释力,但是在仿拟的在线意义构建和心理空间阐释方面稍显不足。概念整合理论在这两方面是对其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文章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要研究的问题等。第二章文献综述,了解仿拟的相关知识,包括仿拟的定义,仿拟的功能等,并且回顾了国内外对仿拟和模因论及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第三章理论基础部分,综述本文所涉及的理论-模因论和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本文新的理论视角-概念整合对模因周期性理论的补充性视角。第四章实例分析,根据仿拟的显著特征-相似性,把网络仿拟词分成了三大类型:语音相似,结构相似,语义相似。从概念整合理论对模因论的补充性视角分别对仿拟的三大类型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得出,概念整合理论对模因周期中的同化和表达过程有五个方面的补充作用,第一,概念整合提供了一个详细的解释对模因的同化过程中的心理空间的运作。第二,概念整合有益于模因单位的精确。第三,概念整合使模因之间的关键关系更加明确。第四,概念整合有助于模因的表达过程中变异的展示。第五,概念整合拥有强大的语言在线意义构建的解释力。在最后一章作者给予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结,总结了本文得出的分析结果,也提出了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期望有更多的学者对这方面做出更多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