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旱地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粮食作物,如何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制约广大旱农地区农业生产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水分不足和养分缺乏。要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生产目的,就必需对二者进行调控。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改变植物体的生理活性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进而增强作物对资源利用能力和环境的适应性,使作物生产朝着人们预期的目标发生变化,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这一技术被称为作物化学调控技术。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肯定了不同类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但应该看到,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多局限于某一生育阶段的生理调控。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即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其各自的代谢特点和生长发育特性,因此生理调控的手段和目的也应有所差异,而作物营养的连续性,决定了调控作物某一生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代谢过程,很难达到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因此,要综合提高作物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就应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生理调控措施,协调作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另外,化学调控如何与营养调控有效地结合,也是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以旱地冬小麦小偃22号和小偃6号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用多效唑(PP333)浸种及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PP333和6-苄基嘌呤(6-BA)的分阶段化学调控的方法对小麦生长、产量形成、N、P、K养分的吸收、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剖面NO3-N积累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提供有效的调控措施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试验收获后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剖面中NO3-N在不同层次的累积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在20-40cm累积量最大,随着深度的增加硝酸盐的累积量逐渐减少。冬小麦N120和N0处理之间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差异不明显,而N240土壤剖面中NO3-N累积量显著高于N0及N120处理,说明过量施肥是造成下层土壤NO3-N累积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生长阶段施用生长调节剂均提高了小偃6和小偃22两品种干物质累积量,促进各器官氮素累积,且均是BA>PP333>W。同时,也促进冬小麦对P、K的吸收,不同生育期各器官其累积趋势为BA>PP333>W,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小偃6号N240>N120>N0,小偃22号N120>N240>N0。品种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明显,施用生长调节剂均提高两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3)不同品种、氮肥和调节剂间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存在交互作用,两品种间有差异,小偃6号在240kgN/hm~2水平下施用调节剂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小偃22号在120kgN/hm~2水平下施用调节剂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不同施氮处理间冬小麦对氮肥利用率、土壤氮贡献率和氮收获指数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氮肥利用率均表现为,N120明显高于N240,说明施氮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合理施用氮肥用量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4)研究了小偃6号和小偃22号两小麦品种在不同氮水平下分阶段使用多效唑与6-BA配合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采用多效唑浸种能显著增加单株分蘖,在拔节初期喷施多效唑能明显降低株高。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使用生长调节剂均能增加叶面积和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SPAD值),尤其在灌浆初期喷施6-BA能显著增加灌浆后期叶片SPAD值,并表现出能延缓叶片衰老和延长叶片功能期的效果。使用多效唑与6-BA配合进行小麦分阶段化学调控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小麦使用多效唑与6-BA配合较清水处理产量增加了601.2kg/hm~2,增产幅度显著;籽粒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由此可见,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使用多效唑与6-BA配合,可以有效地调控小麦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