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救车、救护车、伤员附加装置是战时伤员后送的重要工具,这些装备如何合理的编配到各级救治机构,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卫生装备与卫勤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本课题应用医疗后送理论,采用GIS技术和模拟技术,研究了救治机构的地域选取和伤员后送路线的选优,探讨了战时伤员后送工具的配置方法,建立了基于GIS的医疗后送模拟系统,为后送工具的优化配置研究提供了一个应用平台。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伤类及伤类库研究总结了我军的伤类分类特点,并依据新《战伤救治规则》,提出了按照伤部、伤势、伤类和伤型相结合的伤类分类方法。建立了伤类分类的数据结构,将伤员发生概率、自然寿命、救治措施等内容融入到伤类表中,并建立了伤类库,为本课题的医疗后送模拟提供数据支持。2、医疗后送模拟建模总结分析了传统的后送工具配置方法,提出了采用模拟方法研究医疗后送及后送工具配置的必要性。根据医疗后送的工作流程,建立了医疗后送的概念模型,可描述伤员从产生到救治后送的一系列运动过程。又根据建立的医疗后送概念模型,以排队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医疗后送的模拟模型,可模拟医疗后送的工作流程,为医疗后送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3、医疗后送可视化研究进行了医疗后送可视化的需求分析,确立了要实现的功能。采用GIS技术建立了医疗后送的空间数据库,实现了空间地理信息的显示、查询等功能,并采用网络最优路径算法实现了后送路线的选优功能,初步实现了医疗后送的可视化功能。4、医疗后送模拟系统开发根据建立的医疗后送概念模型和模拟模型,开发出了医疗后送模拟系统并介绍了其结构和功能。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建立了救治机构和后送工具实体,并重点研究了系统开发中的事件表的建立及事件的处理等难点。5、后送工具配置研究及其灵敏度分析对师救护所后送工具的配置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急救车、救护车和伤员附加装置数量分别为3、4、6时,符合后送时效的要求。并对影响后送工具配置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灵敏性分析,通过模拟实验表明了卫勤编组对后送工具的配置影响不大,而昼夜伤员通过量、后送工具的速度、容量和后送距离的大小对后送工具的配置影响较大。同时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团救护所使用救护直升机也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使用救护直升机可大大提高后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