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历程论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niao1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制定在中国确立,并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但是,新体制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不断调整政策,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基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对代表上层建筑的政府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国以来,政府机构也在不断的调整和改革。研究机构改革的历程,具有多方面意义,可以从理论的层面加深对机构改革规律的认识,从而指导和推动改革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可以从学科建设上促进行政学的发展,丰富我国行政学研究的内容。事实上,研究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本身就是行政学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的客观描述,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做出综合分析,提出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若干对策。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改革开放前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具体分析该历程,又分为三个阶段:1.体制形成阶段。2.改革探索阶段。3.“文革”期间,这一时期的改革,本质上是适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构建政府管理体制,并对其进行修修补补式的改造。第二部分,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这一时期的改革,本质上是由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为目标,对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和重塑。具体来说:1982年改革,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员和机构达到空前的膨胀,82年改革人员和机构都得到了精简。1988年改革,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并明确机构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改革的再次膨胀的人员作了精减,同时明确了机构改革是以一定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目标。98年改革提出了三点,首先是明确职能,二是调整各部分的职能分工,三是精简机构人员,2003年的改革虽不是一次全面的改革,但它抓住重点,加强宏观调控和执法监督部门,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这或许是机构改革发展的重大转折,即从量的要求转向质的突破;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 THESIS从重视形式转向重视内容的调整;从表面层次转向深度层次的改革。第三部分:分析了影响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决定性的。政治、观念、财政等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这些因素都具有双重性,既可以推动改革,也可能阻碍改革。 本文的创新之处,通过对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历程的论述和分析,得出了历次机构改革,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主观与现实,经济与政府交互作用的结果,改革需要同步进行。关键词:政府机构改革历程职能因素)7
其他文献
对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出创建中医发热病学的探索历程进行梳理,并基于邓铁涛教授的学术构想就中医发热病学的基本内容和辨证纲要展开分析。中医学术史上伤寒与温病学派论争
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建模仿真及其关键模型的确认、验证与认定(VV&A),一直是雷达系统仿真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相控阵天线部分是整个雷达系统的关键环节,天线方向图仿真的准确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行为规范,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的目标和宗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规章制度以及它们的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利用旋转或平行摄影方式,通过相邻光束交会角小来提高匹配精度和速度,以短基线大重叠度增加总体交会角来提高点位解算精度,为解决匹配、交会角和精度3
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科技引导与示范。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
为提高农业管理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大棚管理工作量,针对传统有线大棚农业环境监测系统信息存储的局限性、移动测量的不变性以及有线通信方式难以扩展、升级等缺点,设
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文章通过"编图",即以问题为中心通过组织和表征知识和方法,以图表形式呈现的一种数学复习策略,以求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发
土地问题是社会问题的总根源,是浓缩整个农村社会全部信息的全息元,因此也是深入研究农村社会和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中共进行的旨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军事生活环境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世界各国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已全面展开,其实质就是军事、经济、人才的竞争。国际格局调整与军事领域的变革,国內改革开
<正>现代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的演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对应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产业经济的研究出现了热潮。但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