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詩經》作爲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一直備受學界的關注,歷代學者對《詩經》的研究都曾作出了不少努力和貢獻。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對詩旨的解讀都産生了一定的影響,加之出土文献资料如阜陽漢簡、龍崗秦簡、郭店楚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等出土簡牘材料的公布,爲《詩經》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亟需對《詩經》相關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結合出土資料進行研究。《國風》部分前人評述資料較爲詳實,且相關的出土材料也較多。故本文以《詩經·國風》的篇章詩旨爲研究對象,主要是以受到出土文獻資料的啟發而産生的《詩經·國風》篇章詩旨新説爲主進行匯輯與整理,並做相關問題的研究。《詩經·國風》的篇章詩旨新説,主要是對自《毛序》後的主要新説觀點匯輯和對相關出土文獻資料的研究。每個《國風》部分總述其包含詩篇、地理方位、國風特徵等内容,針對有較多爭議和較多出土文獻資料的詩篇進行詳細的論證,並且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其餘詩篇作簡要論述處理,有較多資料者較爲詳細論述。通過對《關雎》《葛覃》《卷耳》《柏舟》《木瓜》《采葛》《將仲子》《東方未明》《蟋蟀》《黄鳥》《隰有萇楚》《下泉》等十二篇詩歌的詳細論述,盡可能探求詩經主旨,得出比較合理的結論。《關雎》教育世人,合乎禮法的感情才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規範。《葛覃》是講“見其美必欲返其本”的人之共性。《卷耳》的詩旨問題還需更多出土文獻資料來作爲旁證,解釋爲“祭祀”或者“后妃之志”都是合乎情理的。《柏舟》篇可以參看上博簡《孔子詩論》中相關的内容,孔子對此篇的評價可謂精準,僅僅一個“悶”字就表明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境和現狀,從紛雜的説法中尋得真諦。孔子對於這種懷才不遇之人是感到憐惜的,是感同身受的。《木瓜》是講禮尚往來是人際交往應有的禮節,是一種情誼的表達。《采葛》的“愛婦”思想鮮明,應是傳達相思之情,相戀的人之間一日不見猶如隔三秋之長,表達出主人公對采葛女子的强烈思念之情。《將仲子》是女子因禮教而拒絶男子的愛情詩,因此成爲宣揚女子教化的典範。根據最新的研究結論,《東方未明》是對辛勤官吏的贊美,此詩一改往日的怨刺説,應作爲贊美詩而言。《蟋蟀》一詩的思想主旨應當是作者在歎息時光易逝,同時隱含著勸誡人們應珍惜當下時光並及時行樂的一種複雜情緒。《黄鳥》是對人殉制度的厭惡和對“三良”的惋惜之情,認爲高尚品德之人都應有羞恥之心,用以警示勸諫後人。《隰有萇楚》是慶幸自己“無家”、“無室”,表現出主人公可與心上人婚配的喜慶激動之情。《下泉》當是爲“美荀躒”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