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在活跃校园文化、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目前的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瓶颈,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改变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使其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以此促进校园文化健康良好的发展与建设,成为学者们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或他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提炼、补充与拓展,以在校大学生和高校学生社团的相关负责人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对上海市三所高校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试图将理论与实证调查相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可供操作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高校学生社团作用的新举措,以期对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共分为绪论和正文四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第一部分阐述了高校学生社团的概况。从“社团”概念的释义入手,首先,介绍了“社”和“团”的概念,进而衍生和明确了大学生社团的概念。然后,探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具有独创性与自发性相结合,复合性与松散性相协调,屈从性与认同性相联系,自为性与自控性相维系,多样性与灵活性相融合的特点。最后,系统归纳了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五大种类: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公益服务型、文体娱乐型和自主创业型。第二部分探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主要从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大学精神的培育,锤炼和形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有利于为校园文化繁荣与发展注入新活力四个方面展开详细的探讨和解析,以期对高校学生社团应该发挥的作用有详细的了解和体会。第三部分勾勒了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发挥的现状及其原因。通过文献查阅、网络资料收集以及对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学生社团的实证调查,总结了已经取得的成绩,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在实践中认识到大学生社团的重要性并开展了相关工作,使其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社团发展不平衡限制了校园文化的群众性和广泛性,社团经费短缺限制了校园文化的高品位和高标准,社团指导不够限制了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成员自主投入不够限制了校园文化的渗透力和凝聚力等。究其原因,是由于部分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定位不明确,管理体制及干部培训机制不健全,指导机制不完善,扶持力度不足及社会环境的负面冲击等。第四部分提出了繁荣校园文化,发挥高校学生社团作用的一些对策和建议。首先,应该加强大学生社团文化的理论引导,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要优化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构建支持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和物质保障。再次,要协调各类大学生社团,建设百花齐放的社团文化,为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提供条件。最后,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要鼓励大学生社团创新,建设创新进取的社团文化,为校园文化的创新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