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湿地土壤中储存了大量的有机碳成分,其中有机碳的含量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巨大影响。土壤碳、氮元素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平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循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群落来了解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从而进一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并为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泥炭地属于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并且景观突出的湿地类型,可以调节气候,影响自然生态平衡,泥炭地中碳的生成对全球气候有很大影响。泥炭资源在农业生产、工业设计和环境保护方面均有涉及,能带动经济发展,所以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中的微生物加快能量流动速度,还可以促进物质循环,所以它可以使系统稳定。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由丛枝菌根真菌分泌到土壤中的蛋白质,是碳元素和氮元素的主要来源,这种蛋白质搭建了植物、真菌和土壤三者之间的联系,其变化与土壤碳、氮动态密切相关。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与土壤理化性质紧密相关,同时能够稳定土壤中有机碳和氮元素的含量,促进生态循环。在生态系统中,土壤酶不仅参与物质循环并且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土壤碳氮与土壤酶、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都有很重要的联系。本文选取大兴安岭泥炭地具有代表性的白羊胡子草、细叶杜香、白桦、柴桦和笃斯越桔植被群落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兴安岭泥炭地植被变化对土壤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不同植被群落变化对土壤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植物多样性指数的降低,土壤总碳、全氮、N/P、C/P具有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表层和深层土壤总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土中DOC、N/P、C/P、氨氮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与表层土壤(0-15cm)(r=0.62,P<0.05;r=0.59,P<0.05)和底层土壤(15-30cm)(r=0.69,P<0.05;r=0.57,P分别<0.05)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均存在显著相关。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不相关。在植物多样性梯度中,可提取的NH4~+-N存在显着差异。两种土壤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以及土壤NH4~+-N浓度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表层土壤(0-15cm)NO3~--N含量与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呈显着正相关(r=0.86,P<0.01;r=0.69,P<0.01)。地上植被组成和地下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DOC、N/P、C/P、氨氮是影响泥炭地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同时植物组成和多样性也显著影响土壤中碳元素循环能力。土壤中所含的碳元素与植被群落组成密切相关是影响其地下转化过程的重要因子。(2)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与表层土壤(0-15cm)中的脲酶呈正相关,酸性磷酸酶在表层土壤(0-15cm)中仅与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底层土壤(15-30cm)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与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物种均匀度在表层土壤(0-15cm)和底层土壤(15-30cm)均与土壤酶无显著关系。土壤β-葡萄糖苷酶、转化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均与表层和深层土壤总碳、全氮、溶解有机碳、N/P、含水量有紧密联系。说明在生态系统中,土壤酶不仅参与物质循环并且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也有重要的地位。(3)表层(0-15cm)和底层土壤(15-30cm)总球囊霉素含量均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性,且表层土壤(0-15cm)易提取蛋白含量也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性,底层土壤(15-30cm)中物种丰富度仅与总球囊霉素蛋白呈正相关关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由丛枝菌根真菌分泌到土壤中的蛋白质,碳元素和氮元素是这种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联系植被和真菌的重要纽带,其变化与土壤碳、氮动态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