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生物钟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调整机体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以约24小时为周期规律运转的内生机制。通常认为哺乳动物的生物钟系统遵循着主生物钟-外周生物钟层级调控的模式。光通过引导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中的主生物钟,以神经体液等方式同步并协调外周各器官系统的生物钟,调控生物的生理、代谢和行为。在分子机制层面,Per2、Bmal1、Nr1d1、Dbp等一系列核心生物钟基因及其蛋白组成了一套高度保守的转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生物钟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调整机体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以约24小时为周期规律运转的内生机制。通常认为哺乳动物的生物钟系统遵循着主生物钟-外周生物钟层级调控的模式。光通过引导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中的主生物钟,以神经体液等方式同步并协调外周各器官系统的生物钟,调控生物的生理、代谢和行为。在分子机制层面,Per2、Bmal1、Nr1d1、Dbp等一系列核心生物钟基因及其蛋白组成了一套高度保守的转录-翻译反馈回路,存在于体内的几乎每一个细胞中。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磷酸化、糖基化等翻译后修饰是实现生物钟系统稳定运行和精准调控的重要条件。例如,人PER2第662位丝氨酸的磷酸化修饰调节着生物钟周期的长短。一个涉及各个层次的复杂的生物钟调控网络正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光照和食物是哺乳动物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授时因子,它们共同协调着主生物钟与外周生物钟系统。与光照周期不协调的进食节律可诱导外周器官生物钟系统与主生物钟解耦。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大量的研究集中在肝脏对进食节律的适应上,而鲜有脂肪、肾脏、心脏等其他外周器官适应进食节律的研究。不仅如此,研究的内容也大多局限于转录-翻译层次,对于翻译后修饰,尤其是磷酸化修饰,在外周生物钟系统适应进食节律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还尚未有人系统研究。现代生活背景下,生物钟紊乱日益常见,尤其是夜间进食等不规律进食方式,是最近发现的血脂异常与肝脂代谢紊乱的新型风险因子。而控制进食时间窗的限时进食(time-restricted feeding,TRF)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血脂。因此,深入探讨外周生物钟系统适应进食节律的机制,将为防治生物钟紊乱相关的代谢疾病提供新的策略与靶点。目的初步探讨外周生物钟系统适应进食节律的特点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建立TRF小鼠模型,仅在夜间进食(Nighttime-restricted feeding,NRF)模拟小鼠正常进食节律,仅在白天进食(Daytime-restricted feeding,DRF)模拟反向进食信号。一周后连续时间点收集肝脏、内脏脂肪、肾脏和心脏样本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并针对肝脏进行磷酸化组学分析。2、制备p-PER2(S971)抗体,Dot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3、利用慢病毒构建PER2WT、PER2S971A和PER2S971D细胞株,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检测构建是否成功。4、利用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测定PER2WT、PER2S971A和PER2S971D细胞株在不同底物下的代谢特征。5、利用蛋白半衰期实验、蛋白亚细胞定位实验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测定PER2WT、PER2S971A和PER2S971D细胞株中PER2蛋白的稳定性、亚细胞定位以及不同突变体对生物钟基因和代谢基因的影响。结果1、转录组学显示:DRF反转肝脏生物钟基因表达节律,引导内脏脂肪生物钟基因表达节律减弱甚至消失,但肾脏和心脏生物钟对DRF的引导存在抵抗。2、肝脏磷酸化组学显示:肝脏生物钟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响应进食节律,PER2 S971位点的磷酸化修饰可能受到进食节律的特异性调控。3、p-PER2(S971)抗体制备成功,显示出较好的特异性。3、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分析显示:无论以葡萄糖为底物还是以脂肪酸为底物,相较于其他两组,模拟S971磷酸化的PER2S971D细胞株中线粒体有氧呼吸增强而糖酵解被抑制。4、蛋白半衰期实验、蛋白亚细胞定位实验显示:S971位点点突变不显著影响PER2蛋白的半衰期和亚细胞定位。5、实时定量荧光PCR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PER2S971D细胞株中Bmal1表达增加,Cpt1a相较PER2WT有轻微上调。结论1、外周生物钟系统对进食节律的适应存在组织特异性。2、PER2 S971位点的磷酸化修饰可能参与进食节律对肝脏生物钟与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疟疾是世界上危害严重的三大传染病之一。红内期疟原虫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阐明宿主控制红内期疟原虫免疫效应机制对于控制红内期疟原虫感染,进而减轻疟疾临床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知疟原虫特异性CD4+T细胞、抗体和CD8+T细胞可以有效控制红内期疟原虫。然而,研究发现疟原虫表面重要抗原往往存在多态性,如var、rif和stevor,疟原虫通过表达不同的抗原种类从而成功地逃避宿
背景焦虑、抑郁作为最常见的两种精神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加重社会健康负担,目前仍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手段。此外,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气候变化加剧,而大气污染物和气候变化造成的健康威胁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关于焦虑与抑郁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对于短期大气污染和气象因素暴露与焦虑、抑郁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还相对有限。目的1.评估西安市大气污染物短期暴露与焦虑、抑郁门诊就诊量的关联,并明确对大气污
背景和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导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其发病率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AD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和和记忆力减退。然而,由于对AD发病机制的理解不足,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AD的核心病理改变是大量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的沉积以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据估计,超过99%的AD患者都是散发型
研究背景:截至2022年2月,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流行已经引起了全球近4.3亿人的感染。为了有效控制这场大流行,迫切需要安全、易于生产和储存以及具有高性价比的疫苗。DNA疫苗具备以上优势,并且可以诱导高效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是控制COVID-19流行最有利的武器之一。新冠病毒DNA疫苗目前主要采用两个脯氨酸取代的全长S(S-2P)以及受体结合域(RBD)作为抗原,但未有研究
背景和目的静电纺丝技术获得的纳米纤维,直径在50~1000 nm之间,具有同天然人体细胞外基质相似的纤维结构,其与粗纤维相比具有较好的结构和机械性能,在生物科学与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传统的静电纺丝技术难以精确控制纳米纤维的排列方向,通常收集到无规排列的纤维,难以体现天然细胞外基质复杂的结构特点,限制了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控制纤维的取向排列以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研究
研究背景海马(hippocampus)是参与学习记忆形成、空间编码和情绪调节等过程的重要脑区,具有储存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以及空间定位等功能。海马包括CA1、CA2、CA3和齿状回(dendate gyrus,DG)等亚区,其中由颗粒神经元组成的DG约占海马构成体积的25%-30%。多项研究表明,DG颗粒细胞(DG granule cells,DGCs)的树突和形成的突触结构异常与人类和小鼠的学习记
在钢结构材料表面涂覆有机涂层,是目前一种经济有效的防腐手段,如水性环氧树脂涂层,但其本身质地较脆,且在固化过程中易形成孔洞、裂纹等缺陷,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应用范围,因此开发具有长效经济高性能的防腐涂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采用三聚氰胺自制石墨相氮化碳(g-C3N4),并对其改性制备具有多层结构的g-C3N4复合材料,通过喷涂方法,在Q235钢板上制备出一系列的防腐性能优异的水性环氧(WEP)复合涂层,
杜仲胶和天然橡胶是同分异构体,与天然橡胶共混时容易硫化,可以获得物理机械性能卓越的橡胶材料。磨耗性能是评价橡胶材料使用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与橡胶制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息息相关,尤其是轮胎,其耐磨性更加重要,而橡胶的磨耗机理非常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同时橡胶的高速磨耗过程通常伴随着橡胶的老化。本文从天然橡胶/杜仲胶并用胶的基础性能表征出发,探究了摩擦速度、共混比、结晶程度以及交联密度对天然橡胶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原发恶性脑肿瘤,中位生存时间约14.6个月。GB的标准治疗方案为肿瘤最大范围切除后,联合放射治疗和或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与单独放疗相比,TMZ可提高GB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但TMZ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从而限制其疗效。鉴于GB的高致死性及对传统疗法的相对抵抗,使得深入探究与GB治疗相
本文系统研究了聚磷酸铵的腐蚀抑制机理及其对环氧涂层阻燃性能的影响机制。此外,本项研究还制得了高比表面积、高缓蚀剂负载率的中空介孔聚苯胺纳米球作为纳米容器负载缓蚀剂,并系统研究了中空介孔聚苯胺纳米球负载缓蚀剂后对环氧涂层耐腐蚀性的影响机制。聚磷酸铵能够均匀分散在环氧涂层中,当环氧涂层中添加25%的聚磷酸铵时,涂层体现出优良的耐腐蚀性能,UL-94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当碳钢浸入聚磷酸铵的浸出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