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6种灵芝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RAPD和ITS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灵芝菌种之间的遗传关系;继而对供试灵芝菌株进行了产糖实验,以胞外粗多糖和生物量为指标,筛选出灵芝多糖高产菌株荣保灵芝1号,对其灵芝多糖高产培养基碳氮源比例进行了分析,并用响应面法进行了培养条件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进行RADP分析,共得到283条DNA谱带,多态性条带数有253条,占总条带数的89.4%,非多态性条带占10.6%。对供试灵芝菌株的RAPD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建立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在相似性系数0.51水平处,16个菌株聚在一起;在相似性系数0.74水平处,供试菌株被分为6群。进而,对供试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分析,MEGA5.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6个灵芝栽培品种形成了2个系统发育分支,分支1包含了15个栽培品种,形成了7个亚群。其中,荣保灵芝1号与分离自中国河南的灵芝菌株Li245相似性系数为100%,说明在系统分类上,荣保灵芝1号属于灵芝。分支2由黑芝和日本灵芝组成,其系统发育不同于其他供试菌株。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栽培灵芝在分类上绝大多数为灵芝属的灵芝种。(2)采用液体基础培养基,探讨了16种灵芝菌株胞外灵芝多糖的产糖能力。结果表明,荣保1号菌株胞外粗多糖产量为0.5320g/L,生物量为2.9743g/L,优于其他菌株,将荣保1号菌株选为灵芝多糖高产菌株。分别用4种碳源和4种氮源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为筛选指标,最终筛选出玉米粉和黄豆粉为最佳碳氮源。(3)在筛选出合适的碳氮源后,本实验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对液体发酵培养的其他因素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以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分别为响应值,在9个因素中分别筛选出影响两个响应值的3个主要因素。影响胞内多糖的3个因素是玉米粉、培养时间和装液量;影响胞外多糖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是硫酸镁、培养时间和装液量。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了3个因素的最大相应区域。以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优化,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当玉米粉为13.57g;培养时间为9d;装液量为98mL时胞内多糖的产量达到最大值139.63mg/g。当装液量为102mL;培养时间为9d;硫酸镁的量为1.58g/L时,胞外多糖到最大值,即最大产量为4.105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