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56年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也在不同时期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来引导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世纪末,国外主要汽车企业逐渐采取了纵向分离的策略,更专注于横向规模扩张,国内的大型汽车企业,例如一汽、东风等也效仿这一模式,将零部件工厂改制为独立法人,但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不少汽车企业却逆潮流而动,选择了纵向一体化的发展策略.那么纵向一体化模式是否仍可作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径选择?这种纵向扩张模式是否还能保持其成长活力?另外,中国的许多产业发展总是在跟随国外脚步,缺乏自主创新性一直是中国工业发展被诟病之处,汽车产业也是在合资模式的推动下逐渐成长起来,近年来,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逐渐涌现出优秀的本土汽车品牌,这些品牌可能凭借其成本价格优势在国内市场获得了一定发展,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仍然微弱,那么此时它们的纵向一体化策略选择,对外国零部件技术环节的并购或向本国零部件行业的扩张,是否能推动其技术创新发展?能否带来整个整车行业的进步?因此,研究纵向一体化对中国整车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对我国整车企业扩张战略选择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存在现实意义,也对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存在参考价值。本文针对中国整车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策略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厘清国外知名车企纵向控制模式发展历程,梳理中国代表性整车企业的发展脉络,总结异同,从历史经验角度分析纵向一体化策略适用的地理条件、经济环境背景。以实例分析为基础,构建一个产业链上下游市场均为两企业的博弈模型,并比较其采取纵向一体化策略前后的经济效益、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在理论分析所得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纵向一体化策略的相关研究,推断其对企业各项表现的影响机制;然后本文搜集了 2004-2015年间我国17家整车上市企业的各项相关数据,使用价值增值法测算其纵向一体化程度,选取可反映其当期盈利水平和未来发展能力的经济效益、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效率等指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理论分析所得的纵向一体化对整车企业各项指标影响的推论。通过以上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发现:(1)当前阶段我国整车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行为可以使企业利润率提高,企业选择自行制造重要零部件,比选择从市场上采购配套零部件的成本更低,可以从侧面推测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不够均衡,通用零部件市场竞争强,而核心环节技术性强的零部件厂商垄断性仍比较高。(2)采取纵向一体化策略的整车企业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由于车型种类繁杂,汽车价格数据多变,本文在实证中对价格控制力方面的分析不够完善,但从市场占有率角度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选择纵向一体化的车企在整车产品市场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3)目前我国整车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与其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关联关系尚不明显,因为技术提升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其前期投入成本巨大,而技术提升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通过经济数据得出反映,并且我国目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完善,“搭便车”现象严重,可能导致许多企业在技术提升角度的投入意愿比较低,所以技术创新较为缓慢。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在汽车产业追求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整车企业需要对不同生产环节分别关注,对产业链核心环节需要加强纵向控制,增加再研发创新环节的投入,推动行业技术革新发展以适应新常态发展需求;在实行纵向一体化策略的同时兼顾横向规模扩张,重视提高效率,更快速敏捷地适应市场,提高我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