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语音学习通常是二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关键所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音训练在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成为了研究者们用来提高学习者对二语语音感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元音往往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困难。如何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元音习得能力,是我们亟待探究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语音训练对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感知及产出能力的影响。具体来看,主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语音训练是否改变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同化模式?2.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知觉同化模式和区辨表现之间有无相关性?3.语音训练能否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识别和区辨能力?如果能,识别能力的提高是否与区辨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关性?4.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产出表现是否因感知训练得到改善?本研究采用了前测-训练-后测的范式:前后测实验内容相同,共四个实验,包括一类产出实验和三类感知实验(同化实验,识别实验和区辨实验)。被试需先完成产出实验,再依次进行感知实验。语音训练以识别测试的方式进行,共16小节。共24名被试参加该研究,分别组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录音文件采集于江苏科技大学语音实验室。产出语料通过Cool Edit Pro进行录音,再运用Praat5352进行标注并提取所需数据,最后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同化模式在训练后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相比于英语单元音,实验组对英语双元音表现出更为集中的同化模式,然而,双元音/??/被同化为四个不同的汉语元音。2.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知觉同化模式与区辨表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化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区辨的正确率。区辨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同化的重叠率越高,学习者的区辨率就越低。3.语音训练提高了学习者对英语元音的识别率,但对区辨率没有很大影响;识别率的提高与区辩率的表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4.语音训练不能改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产出表现。在训练后,除元音/ɑ/,/?/,/e?/外,被试所产出的其他元音的时长在后测并未得到改变,且松紧元音的空间分布仍有较大的重叠。本文研究结果发现,语音训练对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感知和产出能力的效果是不同的。第一,对于不同的感知任务,训练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范畴识别形式的带错误反馈的语音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英语元音的范畴识别能力,但对提高学习者英语元音范畴区辨能力的效果有限,且后测中,识别率的提高与区辨率的表现没有明确的关联性。第二,中国英语学习者难以习得英语松紧元音。在训练后,松紧元音的区辨率仍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学习者并没有真正掌握英语松紧元音的区别特征,因而训练后松紧元音的提升幅度不如其它音。第三,语音训练对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产出能力作用不明显。除紧元音时长有部分提升外,学习者产出的元音其他元音时长及频谱分布前后测并未改变,且与英语母语者相比差距较大。本研究通过感知实验和产出实验,反映出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感知的情况以及产出的声学特征,丰富了二语语音模型在二语语音研究中的应用。另外,语音训练为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习得,尤其是松紧音习得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这将不仅对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促进课堂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