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村研究的需要,运用生态学、产业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以系统分析法为主要方法,采用理论探讨和典型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村级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在理论的指导下从宏观层面上对北京郊区农村划分类型区,探讨各类型区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实施途径,最终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对理论体系加以印证,以实现对村级水平上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通过对农村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 村级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向生态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 村级生态农业产业化具有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生态产业链条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3) 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外部因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指向、主导产品和农村精英等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4) 村级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不同阶段组成;(5) 不同发展阶段和特征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有不同的实施途径;(6) 村级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体系包括市场体系、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法制体系等。 通过对京郊村级生态农业产业化战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 在对北京郊区进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北京总体规划,京郊农村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型区;(2) 不同类型区具有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实施战略。 选取典型案例展开调研。选取处于平原区的顺义区北郎中村和处于山区的门头沟东山村作为典型案例,分别对其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模式、阶段、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战略进行了较为具体、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验证了理论假设。 本文的研究对于生态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农业向产业化转型以及产业化的生态化改造起到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为生态农业建设朝规范化、工程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具体实施手段。对村级水平上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文将经济地理学理论引入村级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过程中,强调地域差异对战略实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