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事作为一种人们解释世界的方式与人的心灵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类存在意义和个体生存意义的追问是人心理的重要部分,文学叙事通过语言这一艺术形式解释人的心理,阐释世界的意义和人存在的意义,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并提供改写自我的可能。叙事能够影响人的心理状态,解释世界的方式不同对读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对“自我”塑造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然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文学叙事心灵建构功能和过程仍然是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环节,叙事功能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叙事心理学领域,尤其是叙事心理治疗理论。本文借鉴了叙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文学叙事如何影响读者的心理以及自我建构的过程:文学叙事把人生故事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通过人生故事的讲述帮助读者正视生活世界,获取前进的动力;文学叙事强调其独立性和丰富性,从人性的立场帮助人们从被动接受权威话语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开启一种新的、更富希望的生活;文学叙事的意义追寻特点强调从人类终极关怀角度讲述故事,为读者的心灵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文学叙事的心灵建构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阶段:读者心灵“先结构”与文学叙事结构的同构、个体话语与叙事话语的对话与交融、文学叙事话语影响个体心灵状态、文学叙事帮助个体心灵实现平衡与超越。研究文学叙事功能和作用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发掘其对文学创作的指导作用,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文学叙事的作用。要实现文学的优化,必须文学叙事功能的发挥,立足人本立场,尊重世界和生命的本质,打造真正经典和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实现文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