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体质与中医证型及证素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病历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初步探索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病人体质与中医证型、证素的相关性,为中医药诊治原性干燥综合征提出新的思路和参考。
  方法:通过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3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病人的一般资料和中医相关信息,根据体质分类的判定标准和中医证型、证素的判定标准进行判断,运用Microsoft Excel来创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315例pSS患者中女性302例,占95.9%,男性13例,占4.1%;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80岁,年龄中位数是51(44~61)岁;病程最短0.1年,病程最长30年,病程中位数为5(2~9)年。
  2.315例pSS患者中,平和质33例,占10.5%,偏颇体质282例,占比89.5%。偏颇体质中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阴虚质102例(32.4%)>气虚质86例(27.3%)>阳虚质29例(9.2%)>湿热质22例(7.0%)>血瘀质19例(6.0%)=气郁质19例(6.0%)>痰湿质5例(1.6%)>特禀质0例(0%)。中医证型分布频次由高到底依次是气阴两虚证111例(35.2%)>阴虚津亏证110例(34.9%)>阴虚热毒证62例(19.7%)>阴虚血瘀证32例(10.2%)。证素出现情况:燥244次>阴虚176次>气虚151次>火或热75次>血瘀54次>血虚40次>毒33次>阳虚28次>痰湿22次。
  3.体质在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0>0.05);体质在年龄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气虚质组的年龄及血瘀质的年龄显著高于痰湿质组,气虚质组的年龄及血瘀质的年龄显著高于湿热质组。体质在病程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虚组的病程及阳虚质组的病程显著高于气郁质组,血瘀质组的病程显著高于气郁质组及阴虚质组。
  4.不同体质在证型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气虚质组常见气阴两虚证,阴虚质组常见阴虚津亏证和阴虚热毒证,阳虚质组常见气阴两虚证和阴虚津亏证,平和质组常见阴虚津亏证,血瘀质组常见阴虚血瘀证,气郁质组常见阴虚津亏证,痰湿质组常见气阴两虚证和阴虚津亏证,湿热质组常见阴虚热毒证。基于平和质做体质和证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虚质与火热、气虚2种证素有关,阴虚质与阴虚1种证素有关,阳虚质与气虚1种证素有关,血瘀质与血瘀、痰湿、血虚3种证素有关,气郁质与几种证素均无关,痰湿质与几种证素均无关,湿热质与毒1种证素有关。
  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体质与证型之间有密切关系,体质会影响患病后的证型。临床上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时,除了辨证论治以外还应该结合辨体质论治,加强对患病主体“人”的关注,或许能收到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体质和证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燥、阴虚、气虚是干燥综合征中的关键证素,通过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证素的辨识,有利于掌握本病的本质,提高辨证水平和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运用益气活血、化痰清热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患者的临床证候指标和血脂指标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明确益气活血、化痰清热法治疗UA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UA提供新的思路和辨证方法。  方法:将符合气虚血瘀、痰热痹阻型标准的患者,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规范的西药治疗,试验组则
目的:本研究基于方证辨证理论,应用荆防肾炎汤加减内服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太阳阳明合病兼系太阴证,并观察其疗效,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荆防肾炎汤加减内服,水冲服,日一剂,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及实验室指标变化,并评定其安全
目的:观察理气清胃汤对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搜集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之间就诊于潍坊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并确诊为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治疗组予以理气清胃汤内服治疗,对照组则予以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铝碳酸镁片。  两组均规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镜
目的:观察消胀散脐灸治疗对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的临床疗效,并客观评价其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1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的住院患者中筛选60例晚期肝癌出现顽固性腹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处理,疗程均为3周。对照组:给予中药复方消胀万应汤水煎服,每日一剂。观察组:
学位
目的:探讨从留饮分析正常压力脑积水(NPH)的可行性,评价薯蓣丸变为汤剂后用于NPH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气血津液辨证在NPH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服用乙酰唑胺片,治疗组服用薯蓣汤和乙酰唑胺片。研究结束判断中药汤剂的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研究结束后,组内疗效比较:Barthel Index、MMSE、MoCA这3个观察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目的: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施今墨先生治疗消化系疾病的医案进行分析,总结其遣方用药经验,整理其学术特色思想,继承、应用、发扬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  方法:收集《祝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中治疗消化系疾病的医案,整理症状、证型、诊断、治法、方药,根据纳排标准,录入Excel表格;建立专门的数据挖掘平台,借助合适的算法代码,采用频数、频率及关联规则等分析方法进行挖掘。  结果:1.统计1
目的:通过对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患者中医体质辨识,观察并分析其发病特点和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探讨可能影响PP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中医对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的PPPD患者202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等一般情况,
目的:  由于针对中医体质学的探索愈加深入,人们愈加相信了解易感体质与患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质量。伴随现代经济收入增加,工作及生活步伐加速,食物构成、工作生活方式改变致使痰湿体质人群逐渐扩大,痰湿体质和支气管哮喘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联系需更加深入探索。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09)明确针对“表型”的探索对哮喘患者的诊断、管理以及临床方案的制定方面有益。故进一步了解痰湿体质与支气管哮喘相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清热舒督汤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检测炎症因子及骨代谢相关因子的血清学水平,并以此探讨清热舒督汤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活动期AS患者75例,随机分为38例对照组和37例治疗组,对照组服用柳氮磺吡啶(SASP)(第1周0.25g/次,3次/日;第2周0.5g/次,2次/日;第3周0.75g/次,2次/日;第4周起1.0g/次,2次/日),
目的:观察开郁运脾汤对老年糖尿病前期肝郁脾虚证患者血糖、胰岛素及血脂等指标的影响。  方法:60例老年糖尿病前期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健康宣教、合理膳食、适当规律的运动及定期监测血糖),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开郁运脾汤。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