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淋巴结示踪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uisenlin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示踪(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SLNM)技术应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示踪及全面分期手术,评估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并通过病理超分期技术进一步评估前哨淋巴结识别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1)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以及万方、知网等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国内外关于SLN检测应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前瞻性研究,通过Revman5.3及Meta-Di Sc1.4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柳州市工人医院妇瘤科进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均通过诊断性刮宫术+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对所有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采用纳米炭或(和)吲哚菁绿为示踪剂于宫颈注射,进行前哨淋巴结示踪术,随后行全面分期手术。对显影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术中所见和术后常规病理,按照美国Louisville大学标准计算检出率、准确性、灵敏度、假阴性率、阴性预测值等指标。(3)筛选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柳州市工人医院妇瘤科住院治疗的具有高危因素,即年龄≥60岁、深肌层浸润(肌层受累深度>1/2)、淋巴脉管浸润、癌灶直径>2cm、低分化、特殊病理类型(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癌肉瘤)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所有前哨淋巴结均全部取材,并进行连续切片+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检出率、准确性、灵敏度、假阴性率、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1)纳入35篇中英文文献,共纳入患者2746例。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总检出率各纳入研究间不存在阈值效应,存在中度异质性(I~2=47%),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无统计学意义,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总检出率为93%(95%CI 92%~94%),合并双边检出率为68%(95%CI 62%~74%)。合并敏感度90%(95%CI 87%~93%),特异度100%(95%CI 100%~100%),AUC=0.9958,Q*=0.9752。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宫颈注射法及联合注射法检出率明显高于宫体注射法;联合使用两种或以上示踪剂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与使用单种示踪剂并无明显差异。(2)研究最终纳入103个患者,99例(96.12%)成功检出至少一枚前哨淋巴结,其中83.50%(86/103)为双侧显影,12.62%(13/103)为单侧显影。仅盆腔淋巴结显影者有96例(96.97%,96/10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显影率为3.03%(3/103),3.88%(4/103)为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显影。闭孔区为主要显影部位。年龄、BMI、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深肌层浸润、LVSI、肿瘤分化程度、示踪剂类型、是否具有高危因素对检出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有3例,假阴性率42.86%,准确性96.97%,灵敏度57.1%,特异度100%,阴性预测值96.84%。结合超分期结果,可将假阴性率降至14.29%,准确性98.99%,阴性预测值98.92%。(3)共纳入29例患者,所有入组病例均成功检出至少一枚前哨淋巴结,检出率100%,其中82.76%(24/29)为双侧显影。主要显影部位在闭孔区。29例患者病理检查提示1例假阴性病理,该患者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转移病灶,但前哨淋巴结为阴性,即前哨淋巴结可以正确识别出96.55%(28/29)的淋巴结转移患者。经过超分期病理检查后,假阴性率降至0,阴性预测值100%。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前哨淋巴结技术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评估中安全有效,尤其结合超分期技术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但仍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明确前哨淋巴结技术的应用指证。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急性甲亢肌病(Acute Thyrotoxic Myopathy,ATM)患者静息态脑网络(Resting State Networks,RSNs)功能连接改变,为ATM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功能影像学依据。方法:纳入符合诊断和排除标准的ATM患者13例,非ATM甲亢患者12例,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目的:对肿瘤整形外科技术在头皮恶性肿瘤手术后继发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肿瘤整形外科技术在头皮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头皮恶性肿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46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46例中28例合并溃烂感染,5例同时伴有颅骨外露。曾有手术史32例,其中一次手术史23例,两次手术史4例,多次
目的: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近年来因被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塞来昔布是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COX-2)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COX-2的过表达被大量证实与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拟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塞来昔布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Huh7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应用于抗肿瘤辅助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1.将肝癌细胞HepG2和Hu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可能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恶变相关的临床因素;比较开放与腔镜手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影响患者近期、长期肛门功能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以200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就诊治疗并通过纳入与排除标准筛查的79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以上患者临床病理表现、治疗方式
目的:中心运动型心脏康复已被证实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是有益的,但存在参与率低、依从性差以及依赖于现场锻炼等缺点。实时监测的远程运动型心脏康复具有依从性好、参与率高及不依赖于现场锻炼等优点,然而,其疗效尚未肯定。本荟萃分析旨在比较实时监测的远程运动型心脏康复与中心运动型心脏康复在改善冠心病患者最大有氧运动能力(Peak VO2)、身体构成(BMI、WC、HC)、心血管危险因素(BP、BL、BG)以及
目的:继发感染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中发病率高且难以避免,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无法被准确估计。本研究基于GCS和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首次尝试构建CNS损伤继发感染患者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预后(prognosis of secondary infection after central nervous s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运动、胸部物理治疗、膈肌起搏治疗等综合肺康复措施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早期呼吸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影响;制定早期综合肺康复实施流程,为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有效的早期综合肺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一、二病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3例,按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试验组(36例
第一部分:香烟烟雾暴露对实验小鼠肺部细胞焦亡的影响目的:观察肺气肿实验小鼠模型肺部与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方法:将普通C57BL/6小鼠按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的两组:一组为烟熏组,另一组为空气对照组。烟熏组小鼠接受香烟烟雾暴露24周,空气组在相同环境下饲养24周。后处死实验小鼠,收集肺组织。部分肺叶于病理组织固定液中固定,采用HE染色在电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部病理改变,对比动物模型肺泡平均内衬间隔的
目的:探究p38MAPK信号通路对右美托咪定(Dex)抑制罗哌卡因诱导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相同浓度罗哌卡因处理不同时间,建立局麻药神经毒性的体外培养模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处理的PC12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C组),0.5mmol/L罗哌卡因组(R0.5组)、1mmol/L罗哌卡因组(R1组)、2mmol/
背景和目的:很多原因可导致局部的皮肤组织缺损和机体畸形,如先天性畸形、外伤、肿瘤术后等等,特别是乳腺和颜面部肿瘤的术后常常造成整个器官的残缺。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庞杂,主要以自体组织和人工材料进行填充或修复,虽然该治疗方法有一定效果,但它们仍存在着许多的缺点。近来脂肪移植因其来源于自身、取材广并且方便,并且无组织排斥反应受到外界广泛关注,早期有脂肪块移植,后期转为颗粒脂肪移植,有助于提高成活率,但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