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神话的美学研究

来源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nzhu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海经》仅三万一千余字,却包举宇内,涵盖神话学、宗教学、历史学、美学、地理学、民俗学、天文历法等诸多方面,被称为中国上古典籍中的“奇书”。长期以来,关于《山海经》神话的美学研究大多集中于神话思维、审美意象等领域,而对它的神话叙事特性和审美意识特点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试以既有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山海经》典籍的文本细读,分析其背后的神话叙事特性和审美意识特性,力求对《山海经》神话的审美特性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归纳与分析。论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两点:一是本论文的选题缘由,二是选题研究的现状和意义介绍,为选题研究所涉及的学术背景做准备。《山海经》神话内涵的丰富为其带来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同时也为本文从叙事之维及审美意识之维两方面解读《山海经》神话的审美特征提供了可行性。第二章为《山海经》神话的基本特征。《山海经》神话的基本特征是对《山海经》神话进行美学研究的基础。本文将《山海经》神话的基本特征分为原始性和尚善性两点。《山海经》“乃神话之渊府”(袁珂语),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记载原始神话的典籍,原始性是世界各民族原始神话的共性;而尚善性则是中国原始神话独有的性质。第三章从叙事角度论述了《山海经》神话的审美特性。第一节主要论述了《山海经》神话的叙事内容;第二节从想象、象征、夸张论述《山海经》神话的叙事手法;第三节讨论了《山海经》神话的叙事时间,主要从叙事时序和叙事时长两方面展开。第四章从审美意识角度论述了《山海经》神话的审美特征。第一节论述了审美意识的发生,从自然环境、思维方式两个角度展开;第二节论述了《山海经》神话审美意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怪诞为美、物我同一及崇尚生命三个方面。结语总结了《山海经》神话审美的影响和价值。
其他文献
双重股权结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公司法上“一股一权”原则的股权结构,其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受到很多公司的青睐。虽然国内的法律还未明确的予以认可,但是科创板、创业板和深交所已经将其引入并开始试点。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融资与股权稀释相矛盾、非国有资本参与度低等问题。近几年,国内学者对于将双重股权结构运用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并不少,并且国家层面也有相类似的政策予以支持,但是,在实践当中依然没有将双重股权结
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自创设已届三十余年,是地方政府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机制推动城镇化进程的路径依赖。一方面,平台公司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依《公司法》而设立,业务经营与筹资行为受市场监管与约束;另一方面,公司又承担整合区域资源,激发经济活力,提质增效的责任使命,法律属性上兼具行政性特征。凭借与生俱来的属性优势,法律与政策的多方利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新发展阶段是是中国乡镇治理理念明确、治理技术手段逐渐成熟、治理制度逐渐完善的伟大时代。通过撤乡并镇,乡的个数逐渐减少,镇及街道占乡镇总数的比例不断加大,乡镇治理发生重大变化。新发展阶段对乡镇治理提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新挑战,对此进行及时研究,十分必要。回顾乡镇治理历程,乡镇经历了从管治到治理的巨大的变革,但这种变革还不彻底,不能完全满足新发展阶段乡镇治理的需要。由于我国存在乡镇数量多、经济发展不
社区治理是国家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的基础,但社区治理中普遍存在居民不愿参与或者参与度低的问题,进而影响社区治理的成效。赋权被认为是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从社区的角度提出了赋权的要素、路径、机制等,关注社区如何获得赋权。从元治理理论出发,政府是社区治理中重要的一极,是赋权的供给者,县级基层政府的主动赋权利于社区治理成效提升,但目前缺乏对赋权供给研究。本文关注赋权供给者——县级基层政府,
乐官制度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乐官之长在整个乐官制度中起着领导作用,占据了重要地位,乐官之长职能的沿革反映着乐官制度的变迁,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都息息相关。对乐官之长职能沿革的研究不仅比较了不同时期乐官之长的职能的异同,同时也有助于纵向厘清这一段时期内乐官之长职能范围的变化,为研究乐官制度的沿革提供了部分资料。本文以三代至秦汉乐官之长的职能为研究对象,从三代至秦汉时
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但对于数据保护至今尚无法律作专门规定。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数据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保护,对于数据流通中的数据财产利益保护虽有讨论,但很多问题至今未得到全面解答。数据纠纷的解决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合同法两种路径,但由于既有法律体系本身有特定的立法语境与功能,无法完全适用,数据财产保护不够充分有效。现实需要与法律规范的脱轨,将难以应对日益
据国家发改委预计,未来5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目前我国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想要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无法仅依靠家庭进行养老,而机构养老要求老年人改变原有的生活环境和方式,难以得到老年群体的青睐,居家养老所提供的服务大多以家政服务为主较为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而社区养老既能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接受养老服务,还能满足老年人多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繁荣,艺术气息浓厚,唐王朝奉行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政策,王维的诗歌博采众长,撷取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气质。其中,禅宗思想贯穿了王维的一生,他逐渐经历了接触、修行、开悟三个阶段,在顿悟后,他的文学作品日臻成熟。“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元好问的这两句诗用在王维的禅诗上,是最恰当的写照。王维以禅宗“空”观观察世界万物,他所描绘的自然万物,每一片风景都是他心灵的观照。“空”也是
生与死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生一切意义的依托和载体。早期人类对生充满着崇拜、对死弥漫着恐惧。随着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发展,到了殷商时期,由于原始宗教的产生,鬼神观念盛行,人类对生死问题的理解偏重于宗教色彩,使生死认识更加神秘化。到了西周时期,神权政治学说的核心命题“以德配天”观念的出现,人们对生死的认识逐渐从神秘化转向道德化,即更加重视人类自身的道德问题,是人类对象意识向自我意识过渡的具有标志性
宋代孟学史上,在“孟子升格运动”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疑孟”、“非孟”等现象,亦是孟学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李觏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一生命运坎坷,虽然没能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却一直心怀苍生,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他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凭借渊博的学识成为了一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者。一般认为李觏是“非孟”派的代表人物,但通过对李觏生平经历及其著作的梳理研究发现,李觏本人在其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