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更是超出了西方发达国家同时期的速度。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不足,尤其是在养老保障方面,其中退休后的收入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以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为切入点,以“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特点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为主要研究手段,从多方面来分析“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方案。论文包括以下几大方面:首先以“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概念界定、在“三支柱”养老保险模式中的定位与作用得出了我国试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又通过对国外相关“延税型”养老保险产品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了相关的经验与启示。同时,又梳理了国内学者对于该类型养老保险的研究成果,归纳出了在我国试行“税延型”保险方案时必需注意的问题。紧接着,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险“三大支柱”的现状分析,突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关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实地调研与访谈,发现了最终得到了上海市民关于该型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的数据,得出了收入、年龄这两点为决定参保意愿的最主要的因素。综合调研的数据,本文构建了上海“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方案。主要的内容有:(1)“递延个税”的征收计算方式;(2)缴费待遇模式以及缴费模型的建立;(3)多税收优惠模式的比较分析;(4)基金监管与年金投资。通过对上述几大方面的研究与分析,初步明确了“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方案操作运行的模式。然后,通过建立关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替代率模型,测算出其替代率(约为11%),符合国家关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10%的目标,经一步肯定了方案的切实有效。又从替代率与年龄、收入的关系着手,设计出了一套旨在提高年龄较大(缴费期相对较短)参保人员的“中人”替代率补偿方案,以此来解决这部分人群的替代率问题。其次,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论证了上海“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行的经济成本,证明了上海如果试行“递延个税”的个人养老保险,国家在税负上的损失是可以接受的,该类保险产品是完全可行的。同时,也分析了“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社会成本,主要是关于社会公平性方面的影响。最后,通过汇总先前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包括:制定相应的税收衔接政策及大力培养专业的保险经理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