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细胞发生炎症及坏死时,肝脏中的多种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异常形成或降解,进而导致肝脏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最终进展为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在上述疾病进程中,如果积极去除损肝因素,则能阻止或延缓病程进展,因此早期诊断及正确评估肝脏病变程度,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仍是肝组织活检,但由于其为有创性检查,并且有发生多种并发症的风险,患者依从性差,因而不利于临床普及应用。故寻找一些经济、实用、患者易于接受的无创性诊断方法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报道了一些诸如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lanine-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Fibrosis 4 Score,FIB-4)、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Gamma-glutamyl tran 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GPRI)等无创数学血清模型,将它们独立或联合用于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与肝组织病理活检的诊断价值有很高的一致性,但是在不同的研究中这些模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敏感度、特异度、最佳截断值皆不尽相同,并且由于国际上存在疾病谱的差异,故这些无创血清学模型对我国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如何尚待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目的以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探讨APRI、GPRI、FIB-4独立及联合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3月-2018年3月曾接受过肝脏穿刺活检或肝脏手术切除有肝组织病理检测结果的93例肝病患者,收集符合条件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根据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结果、影像学结果、病理结果及Scheuer系统分为以下3组:轻度肝纤维化组(S0-S1)共41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2-S3)共25例、肝硬化组(S4)共27例。计算出每例患者的APRI、GPRI、FIB-4值,并分析上述三种模型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模型对各分组的诊断效能,并确定其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各模型联合对以上各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研究结果APRI、GPRI、FIB-4均与病理检查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且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6、0.599、0.681;以AUC评估APRI、GPRI、FIB-4对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发现以上三种血清学模型均对肝硬化组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AUC分别为为0.810[95%CI(0.719-0.901)]、0.866[95%CI(0.795-0.938)]、0.916[95%CI(0.858-0.973)];APRI+FIB-4及GPRI+FIB-4对轻度肝纤维化组的诊断效能最高,其AUC分别为0.826[95%CI(0.743-0.909)]、0.832[95%CI(0.751-0.913)],但其对肝硬化组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灵敏度分别为0.889、0926,特异度均为0.712;而APRI+GPRI及APRI+GPRI+FIB-4对肝硬化组的诊断效能最高,其AUC分别为为0.942[95%CI(0.757-0.920)]、0.838[95%CI(0.757-0.920)],且其对肝硬化组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最高,灵敏度均为0.889,特异度分别为0.788、0.773;APRI+FIB-4、GPRI+FIB-4、APRI+GPRI、APRI+GPRI+FIB-4对明显肝纤维化组诊断的效能相当,其AUC分别为0.665[95%CI(0.551-0.779)]、0.568[95%CI(0.443-0.692)]、0.660[95%CI(0.529-0.791)]、0.661[95%CI(0.546-0.775)]。研究结论APRI、GPRI、FIB-4对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APRI、GPRI、FIB-4以不同形式联合对早期及明显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其对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由此可见联合诊断对肝纤维的诊断与病理诊断价值趋近,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