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马尾松针为材料,系统的研究了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8种常见食品腐败细菌的抑菌活性、抑菌物质的稳定性,系统溶剂萃取物抑菌活性,部分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对革兰氏阳性菌细胞活性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以马尾松针为材料,研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8种食品腐败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6种溶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菌能力的强弱依次为: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水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MIC和MBC试验也证实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其它溶剂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与苯甲酸钠相当,MIC均为3.125mg/mL。稳定性试验证明,乙醇提取物的热稳定性较好。介质pH<7时,提取物对供试菌抑制能力随pH增大而逐渐下降。紫外光照射和保存时间,对其抑菌活性几乎没有影响。(2)系统溶剂对马尾松针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级萃取,并对各萃取部位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溶剂极性不同,萃取得率不同,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相得率分别为18.4%,9.8%,14.6%,5.1%,52.1%。极性大相溶出的物质最多。非极性至极性的4种溶剂的萃取物对8种食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乙酸乙酯、正丁醇相提取物抑菌效果要优于其它溶剂相。MIC和MBC均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乙酸乙酯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MIC最低,为2.5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可能含有黄酮、挥发油、有机酸酚类、鞣质类物质、生物碱、内酯、葸醌,不含强心苷。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黄酮含量测定,再次证实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物质。(3)采用薄层层析法对马尾松针乙醇提取物中抑菌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相进行了进一步分离提纯。最终选定氯仿:甲醇:冰乙酸=4.5:1:0.05(v/v/v)为最优展开剂,经TLC检测合并相同组分后得到了4个不同的分离部分。对其作抑菌试验,结果发现物质C没有抑菌作用,物质E抑菌作用较弱,物质D、F对8种供试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做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与黄酮特征峰比较,F可能为黄酮类物质,D为非黄酮类物质。(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种G+致病菌为供试菌,研究马尾松针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其细胞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尾松针提取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对3种G+菌的抑菌率呈增长趋势。提取物主要抑制G+菌生长对数期的菌体分裂。与对照组相比,经松针提取物处理8h,培养液的电导率增幅>12%,可溶性糖浓度增幅为0.27~1.54mg/100mL;经松针提取物处理12h后,菌体细胞对环境中的磷和氧气的消耗趋于停止。松针提取物损伤了G+菌的细胞膜,加大了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内物质渗漏,从而抑制细菌增殖与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