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丁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613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槲皮素和异槲皮素为黄酮类物质,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因此,槲皮素和异槲皮素的生产方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实验对槐树密集区的土壤样品中芦丁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进行探索,初步建立了芦丁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首先从河北大学校园内的槐树密集区采集土样,采用芦丁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然后通过聚酰胺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筛选出活性菌株,最后对筛选出的活性菌株进行转化能力的测定,并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  本研究共从土壤中筛选出9株具有芦丁降解活性的菌株,其中7株产槲皮素,分别为D3、Z43、Z46、Z50、Z54、Z55和Z58,2株产异槲皮素,分别为C44和Z9。对9株活性菌株在不同时间内的转化能力进行测定,转化产物中槲皮素/异槲皮素的量在一定的时间内随转化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当达到最大后,又随时间的不断延长而减少,比较同一菌株不同转化时间峰谱图,推断是菌株产生的酶不单一所导致的。其中菌株C44,Z50,Z55菌株的转化能力较高。  通过对转化产物中的糖进行薄层层析,确定了菌株 D3,Z43,Z46,Z50,Z54,Z55和Z58通过产生β-芸香糖苷酶来降解芦丁生成槲皮素,菌株 C44,Z9通过产生α-鼠李糖苷酶将芦丁降解为异槲皮素。  对分离出的9株芦丁降解菌株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鉴定,D3菌株为解葡聚糖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glucanolyticus),C44菌株归为岸滨芽孢杆菌(Bacillus litoralis),菌株 Z9归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Z43、Z50和Z54菌株归为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Z46、、Z55和Z58属于青霉(Penicillium spp.)。
其他文献
暗棋这种博弈游戏的最突出特点是,棋局上对阵的双方均看不到对方的棋子是什么军衔,谁胜谁负由独立第三方来裁判公证,所以它要求参与者有开放弹性的想像力和严谨细致的推断力。比如你的旅长被对方吃掉了,那么对方是什么军衔的棋子呢?你又该如何应对出棋出招呢?这就看你的棋艺高低了。你的旅长被对方吃掉了,对方棋子不外乎是师长、军长、司令这三种情况,而你则有下中上三级对策,下策是你出师长,这样你的胜败概率是一平两败,
寄主植物在遭受植物病原菌的侵染时,能识别到病原菌所携带的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从而激活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免疫反应(PAMP-tri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发酵微生物菌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纤维素分解菌作为发酵微生物菌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畜禽粪便的资源化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堆肥、土壤、马粪和牛粪中分离出35种微生物,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初筛,滤纸失重实验复筛,35种微生物中有4株表现出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采用这几株菌进行固体和液体发酵实验,并以菌株AS3.3711作为参比,F10菌表现出和
胚乳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和功能分析不仅有助于阐明作物种子发育和胚乳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同时也是进行包括作物品质改良和作物种子反应器在内的植物基因工程改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