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理论作为审美现代性的源头之一,赋予了审美问题在现代人文学术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审美领域既融于整体理性系统,也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布迪厄将自己的审美问题研究建立在对康德的反思判断力的批判之上,即对康德式的反思主体合法性问题的探讨上,由此引入自己的结构主义式的审美区隔论,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趣味判断的认知结构。场域作为布迪厄基础理论,是分析其一切理论的方法论前提。当人被抛在整体性的关系场域之中,审美能力并非是个体的自由自主活动,而是前在地被社会阶层化文化结构塑形,并在再生产机制中被固化成习性,并通过这些和配置在场域被定位。而在场域理论中,个体一方面卷入了场域游戏的旋涡,另一方面又享有场域带来的独立性话语地位,以此来抵制符号暴力。符号暴力与物质性暴力不同,它深入权力价值的每一丝缝隙中,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具有自治性的文学艺术场域努力抢夺着被权力机制占有的无意识空间,将当前的象征话语形式进行披露、批判并形成新的陈述方式。但是艺术场域也并非是独立的,它处于整体性的象征结构中并受到政治、资本、媒体等多种权力因素的影响。布迪厄认为艺术场域的使命,包括知识分子的使命,就存在与这种场域的自治性与他律性的张力之中。即能身处符号体系中,直面权力机制的暴力和苦难,并揭示其中不言自明的符号结构,由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撼动社会坚固的象征结构,并形成新的话语形式。本文着力解决的是:对场域下的审美判断性质的分析,由此找到布迪厄的理论坐标。针对符号暴力下的世界苦难,布迪厄认为的处理途径以及自身的实践主张,并通过他对福楼拜、马奈、波德莱尔等现代叙事者的分析,对其审美艺术的问题和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作更深入地了解。最后,通过同时期的相关理论,对布迪厄的审美问题加以审视。本文不能单纯的被看作是对布迪厄审美问题的综述,而是希望通过对其审美与符号问题的分析,作为对文化社会学的一个特殊切入点,来展开新的视域。并通过布迪厄自身的局限,来反思当代性中的审美问题与符号场域问题,由此更深入地了解审美问题在社会学中的展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