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上世纪末,Maurice Brookhart教授开创性地报道了一类阳离子α-二亚胺Ni(Ⅱ)/Pd(Ⅱ)催化剂,这也是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近三十年来,为了提升α-二亚胺体系的催化性能,研究者们发展了诸多类型的配体修饰手段并取得了空前的效果,但仍然有一些关键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1)极性官能团与聚合物分子量之间的矛盾关系没有得到良好解决,高附加值的极性功能化超高分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末,Maurice Brookhart教授开创性地报道了一类阳离子α-二亚胺Ni(Ⅱ)/Pd(Ⅱ)催化剂,这也是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近三十年来,为了提升α-二亚胺体系的催化性能,研究者们发展了诸多类型的配体修饰手段并取得了空前的效果,但仍然有一些关键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1)极性官能团与聚合物分子量之间的矛盾关系没有得到良好解决,高附加值的极性功能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备困难;2)高温下聚合反应极易发生链转移,使得聚合物分子量下降且分布变宽,催化剂甚至直接分解失活。本文中,我们发展了多种α-二亚胺配体调控策略,不仅实现了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极性功能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还大幅度提升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并且在高温下抑制链转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证实了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也可以展现出卓越的高温活性聚合能力,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不对称调控策略,通过将不对称的五蝶烯/二苯甲基α-二亚胺镍和钯催化剂与对称五蝶烯类似物以及对称二苯甲基类似物对比,揭示了 α-二亚胺活性物种中空间位阻的影响。在镍催化的乙烯聚合中,发现了以下新的聚合特征:1)随着配体空间体积的增加,在相对较长的30分钟内聚合物分子量增加,但中等位阻的不对称镍催化剂在较短的5分钟内产生最高的分子量(Mw=123.0×104g mol-1);2)随着配体空间体积的增加,支化密度先上升后下降。同时,不对称钯催化剂在70℃的高温下具有最高的活性并产生最高的分子量(Mw=41.2×104 gmol-1)。此外,不对称镍和钯催化剂也能促进乙烯与各种极性单体共聚。2.过渡金属催化剂中的氟取代基在烯烃聚合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α-二亚胺催化体系中,氟取代基的综合作用尚不清楚。本章中,不同位置(邻位、间位和对位)和不同数目的氟取代基被引入到N-三联苯胺结构中,并首次全面研究了含氟α-二亚胺镍催化的乙烯聚合和乙烯与极性单体的共聚反应。结果表明,邻位F取代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产生了高度线形的聚乙烯,具有极高的分子量(Mw=870.3 ×104 gmol-1)和非常低的支化度(1.4/1000C);间位F或对位F取代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则产生了高度支化(80.2/1000C)的聚乙烯,分子量也很低(Mw=2.0~5.0 ×104 g mol-1)。3.制备极性功能化聚乙烯最理想的方法是乙烯与极性单体的直接共聚,但获得高分子量的极性共聚物始终是烯烃聚合领域的最大挑战之一。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新型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30℃、1 bar的温和条件下,可直接催化制备极性功能化的超高数均分子量聚乙烯(UHMWPE,Mn=82.5~110.2 × 104 g mol-1),与以前的文献报道相比,共聚物分子量增加了两个数量级。更重要的是,在常温常压下该体系的镍催化剂还前所未有地产生了最高数均分子量的聚乙烯(Mn=603.7 × 104 g mol-1)。分析发现,镍催化剂的Sterimol B1空间参数与聚合物的分子量存在定量的线性关系。DFT计算研究表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形成与决速步的乙烯插入低能垒(10.4 kcal mol-1)有关。4.通过抑制链转移进行活性聚合是实现精确分子量控制和微观结构控制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但是在任何的催化聚合方法中,高温下抑制链转移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本章中我们前所未有地实现了在130℃高温下的乙烯活性聚合,其分子量分布很窄,范围从1.04到1.08。同时具有空间位阻效应和氟效应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这一突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镍催化剂甚至在200℃时都具有聚合活性,并且能够在150℃下得到半结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最后通过DFT计算阐明了关键链转移反应的机理。
其他文献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为贯彻落实全党大兴调研的要求,摸底基层一线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真实情况,课题组对全国四省五地展开调研。调研发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和模式不断创新,形成多样化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持续推进人才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不断丰富完善产教融合育人载体,探索多种产教融合激励机制。但当前政策行动空间边界不清晰、政府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不健全,混合所有制办学推进缓慢,产
随着化石燃料问题的日益锐化和对绿色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亟需开发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可充电电池。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石墨负极的容量逐渐接近其理论比容量值,但仍然无法满足市场对更高能量密度储能的需求。因此,开发具有高理论容量的碱金属负极(Li:3860 mAh g-1,Na:1165 mAh g-1,K:687 mAh g-1)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碱金属负极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例
蛋白质不仅是组成生命细胞的关键的大分子成分之一,在生命体重要的生命活动和进程中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小分子在生物体内不仅参与细胞新陈代谢,更是作为不可或缺的调节剂与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以调节蛋白质发挥特定的功能。很多蛋白质彼此之间即使在整体上表现出序列或者结构的差异性,但通过其局部保守的结构花样可以识别并结合包含相同或者相似结构片段的小分子。对具备保守性结合模块的小分子结构片段或者官能团的深入探究,
未来托卡马克放电将以高参数高比压运行为主,而随着等离子体比压增大,电磁湍流增强,其对约束输运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增大,甚至可能超过静电湍流。因此,发展测量电磁涨落的诊断系统,对于未来磁约束聚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交叉极化散射诊断系统通过接收来自于等离子体的垂直于入射极化方向的散射信号测量等离子体中的磁涨落,是研究等离子体中电磁不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了 EAST(Experimenta
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是其逃避免疫监视和攻击的重要原因。尽管近年来靶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等的免疫治疗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目前响应率还很低,因此需要进一步阐明肿瘤诱导免疫抑制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在肿瘤生长和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内分泌系统是神经系统的重
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用于肿瘤治疗。其中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存在的细胞环境,在肿瘤进展、转移和免疫逃逸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它除恶性细胞外,还包括细胞外基质、血管和不同类型的基质细胞。由于癌细胞的代谢不同于正常细胞的代谢,肿瘤微环境出现了缺氧、血管生成、酸中毒、过度代谢、升高的氧化还原态等一系列典型特征。探索肿瘤微环境的特性及其在肿瘤发育中的作用,对于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表现出颜色可调、光谱窄等优势,在新一代超高清和广色域显示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目前,高性能的QLED器件主要采用掺杂ZnO纳米晶作为无机电子传输层,但存在电子迁移率过高导致电荷传输不平衡,以及缺陷态较多导致非辐射Auger复合等制约瓶颈。有别于无机电子传输层,本论文围绕基于有机电子传输层的红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作为研究主题,筛选出具有较深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的三
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自然循环是一种重要的热工水力现象,因此常基于它进行比例模化研究。动态系统比例模化(DSS)方法是一种最新的比例模化方法,它基于两参数仿射法导出相似准则,且有潜力获得整个动态过程中的失真。然而目前基于DSS方法的自然循环相似准则尚未建立和应用能力发掘有限,因此本文围绕自然循环DSS方法开展研究。首先进行单相和两相自然循环DSS分析研究。针对单相自然循环,建立一个典型的单相热工水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常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可燃有机电解液泄漏、燃烧、爆炸等一系列安全问题,研究者们提出利用不可燃无机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电解液来设计新型全固态锂电池。此外,全固态锂电池还有望突破商业化锂离子电池面临的能量密度瓶颈。然而,全固态锂电池的实际工业化应用在电解质和电极材料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例如,电解质材料方面: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固态电解质可以同时满足工业化的所有需求,即高
人体当中存在着许多对物理信号敏感的组织和器官,比如骨骼,皮肤,血管和神经等。受其启发,物理信号,如机械信号、磁信号、电信号、热信号、光信号和声信号,由于其比生物和化学信号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成本和可调的局部特性,已经逐步开始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但如何通过生物材料构建适宜的物理信号调控组织修复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围绕电,力,磁等不同物理信号设计制备了不同结构和性质的纳米生物材料,并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