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污名(HIV-related Stigma)是指公众对艾滋病患者消极的态度,表现为消极的刻板印象、情绪反应以及歧视行为等。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迅速地蔓延,艾滋病污名已阻碍了艾滋病的防治。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被试,设计了几项既互相独立又密切关联的研究,探讨了艾滋病污名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研究一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人民日报》从1988年至2008年期间,11月30日、12月1日和12月2日有关艾滋病的126篇报道的数量、版面、类型、内容、消息来源、语气特点与篇幅的变化趋势,研究《人民日报》在公众艾滋病污名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二以615名大学生为被试,编制了《大学生艾滋病污名问卷》,对问卷的项目进行了区分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获得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研究三以普通大学和医科大学1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艾滋病污名问卷》、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探讨了艾滋病污名的心理结构。研究四通过编制故事情境,采用实验法探讨影响大学生艾滋病污名的因素。研究五采用实验法,对视频和接触两种干预艾滋病污名的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1988年至2008年《人民日报》对艾滋病报道数量呈上升趋势,报道的版面、内容、类型、来源、语气及篇幅等发生了变化。《人民日报》对艾滋病的报道可分为三个阶段:污名化时期(1988年至1998年)、人性化时期(1999年至2002年)和人文关怀与政治时期(2003年至2008年)。2、自编的艾滋病污名问卷(HRSQ:HIV-related Stigma Questionnaire),共15个项目,项目区分度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3、艾滋病污名的心理结构符合双重态度模型。外显艾滋病污名效应不显著,而内隐艾滋病污名效应却十分显著。IAT和SEB两种内隐测验方法的理论假设不同,测查方法不同,两种测验测到的内隐艾滋病污名现象存在一定的差异。SEB作为测查内隐心理现象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4、在四个影响艾滋病污名的因素中,知识、感染途径、被试与患者的距离在内隐和外显层面均没有显著差异。患者性别在外显污名上差异不显著,而内隐污名差异显著。大学生对男性艾滋病患者比女性艾滋病患者有更强的内隐污名。感染途径和患者性别在内隐污名上的交互作用显著。5、干预条件在艾滋病内隐污名和外显污名上作用不同。无干预和接触干预条件在艾滋病外显污名上差异显著,在艾滋病内隐污名上差异不显著。接触干预条件下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外显污名显著低于无干预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