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讲述20世纪初到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和日本的海报设计变迁的过程。从表象的中日海报设计形式的差异入手,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次的文化及社会因素。整篇文章贯穿了一个世纪的中日海报设计历史,把中日两国的海报设计历程分为20世纪中叶以前和中叶以后两个时间段。20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的海报设计都处在较为开放的商业环境之下,受到世界先进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各自发展出具有本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商业作品,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由于明治维新的成功,在这时期日本的商业海报发展进程略快于中国,但是就形式来说,两国的海报设计均处于上升阶段,总体来说处于平分秋色。20世纪中叶以后,中日的海报设计的差距开始逐步明显。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海报设计政治倾向严重,按照“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时代主流,也出现了很多带有强烈民族色彩和政治色彩的优秀作品,但是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历史环境下却阻碍了现代商业海报的发展,大部分作品符号化、概念化严重,为今后海报设计的发展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反观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不但经济飞速发展,它的海报设计也在这一时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国际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下,日本的海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发展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不但赶上并且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设计大国之一。此时的中国刚刚经历改革开放,源源涌入的新思想和新文化对中国的海报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传统商业海报文化上的断层,很多设计师在新的商业环境和经济利益下显得越发迷茫。最后,文章把造成中日两国差距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能发现,一,中国从一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上就已经落后于日本,导致了很多历史阶段都处处受制;二,地域、文化的差异造成中国文化更难融于世界文化,而日本的地理因素则带来了更多的优势,对海报的现代化、国际道路造成了一定的便利;三,商品市场的竞争也给中国设计师带来了很多困惑和压力,而日本的商业发展的更早也更发达,很多设计师已经把设计作为了一种民族生存的手段和责任。综上所述,这种差距不是一代人能够改变的,中国设计师应该以一种循序渐进立足传统的心态来面对当前的国际环境,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来开拓创新,打破传统的束缚。希望通过本文对日中海报设计的比较,来寻找一条符合中国本国文化的设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