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低门槛、开放性、多互动性使其成为民众意见、观点的集散地。电子政务新媒体时代,各级地方政府打造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政务”模式,构建政务新媒体传播网格化、立体化格局,搭起官民沟通桥梁,同时,网络舆论的多样性、多发性、时效性和重要性愈发凸显,社会生活方式的急速变化影响到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也呈现出更加独立、多变的趋势,这使得社会舆论的作用具有双面性,群众作为监督者,一方面可以促使政务主体部门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政府与群众的粘合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另外一方面,当发生突发事件时,一些政务主体在处理公共事务的时候不注重与民沟通,容易引起公众对政府言行的质疑,负面舆情持续发酵,导致舆论引导工作出现失误甚至引发次生舆情,舆论引导工作压力骤增,影响事态本身发展并严重影响政务诚信和政府公信力。舆论引导是否有效、能否把握舆论走向、占领舆论阵地,关系到官民关系、干群关系,甚至影响当地政府信用以及社会稳定,引导网络舆论成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评定指标,这种现象在地方政府工作中更加凸显。正确的、有效的舆论引导工作能增强地方党组织的执政领导能力,促进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同时可以凝聚一方人民的精神信念,共同筑牢思想基础,使得当地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更加顺利、更得民心。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新的执政形势和新的传播手段,在参考国际先进舆论引导工作经验的同时,更应该深入了解省内现实情况,分析省内地方政府在舆论引导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准确把握社会传播环境和传播格局的新状态,直面舆论引导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短板,针对现实问题和短板分析其成因,从而找出提升地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能力的对策。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内典型舆论引导案例——盛华化工11·28重大燃爆事故产生的舆论事件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对以该事件为代表的我省地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的现状进行梳理,探究地方政府运用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工作时的特点和变化,发掘舆论引导工作现存的各种问题和实际成效,总结当地政府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从而提出完善地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