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悲剧——《嘉莉妹妹》与《欲望号街车》女主人公对比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莉妹妹》和《欲望号街车》分别是著名作家西奥多·德莱塞与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都是以女主人公的命运为主线而展开,讲述了主人公的成长与情感历程。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但越过时空的界限,可以发现两个女主人公嘉莉妹妹与布兰琪的经历有着神奇的相似之处,但命运却又截然相反。嘉莉妹妹与布兰琪都是受欲望的驱使,带着美好的梦想来到另一所城市。她们都在追寻爱情、财富以及自己的女性身份,却遇到来自家庭与社会的重重阻碍。同时,她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应对困难的方式截然不同,因此导致两人不同的命运。嘉莉最后实现了自我,成了百老汇的名角;布兰琪最终迷失了自我,最终被送进了疯人院。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嘉莉得到了她曾经渴望的东西,但内心也充满了悲剧般的不幸——她失去了亲人、爱人、朋友,用自我背叛与肉体换来物质的满足。造成她们同途不同归的原因在于她们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家庭背景来看,嘉莉出身卑微,几乎没有接受教育,但穷苦的生活练就了她独立、坚韧的性格。布兰琪出身贵族,受过很好的教育,同时优越的生活条件造就了布兰琪依附、柔弱的性格。从社会背景来看,嘉莉生活20世纪之交的消费文化兴起和女性主义萌芽的美国转型时期,那个时期女人一方面成了物质主义和消费文化的消费品,另一方面也开始有了女性意识;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生活在南北文化的冲突和女性主义兴起之时,那个时期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女性在男权意识的压迫下不堪一击。通过文本细读和理论研究,本文将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对两个人物形象进行对比,通过对嘉莉与布兰琪相似的相似经历与不同命运的对比,分析个人梦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并探析其背后的原因,指出在男权中心意识的社会下女性如果依附于传统观念选择逃避,必定走不出生存困境;而如果对困境选择迎难而上,在经济上自食其力,在思想和情感上真正独立才能摆脱社会的束缚,实现自我。
其他文献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不仅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和自然主义相结合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而且也还被评论家誉为“在历史与未来交叉点上的文学家”。他的小说
委婉语作为一个语言文化现象,多年来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迄今为止,许多学者专家分别从语义学、心理学、英汉对比等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打
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物来自普罗大众,他们之中有贵族血脉,也有平民百姓,但基本上都如同那硬币的两面,有正有反,有得有失,亦正亦邪。在他们身上善恶美丑都是流动的,相对的。其他作家笔下
1月23日上午,省委党史研究室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福建时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室主任、室学习中心组组长林玉涵在会上传达了胡锦涛总
约翰·多恩的长诗《灵的进程》中的“灵”经历了山植物到动物到人转世的尘世之旅,本论文旨在探究这一尘世进程中所体现的精神的胜利,即爱和生命的主题。   本文共三章。第一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夏洛蒂·勃朗特把更多的笔触用来描述在生活中饱受磨难的单身知识女性,以唤醒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自我意识。作为她的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杰出、最具有影响力的非裔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主要反映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同时也反映黑人妇女
随着全球化日益加深,中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
本文结合心理学边缘性人格障碍理论,对约翰·巴思重要的作品《迷失在游乐场》中各篇章的主人公的边缘性人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为美国后现代作家中的重要人物,约翰·巴思为后
曹云阁(1908—1938),字江林,号钟祥。出生于南阳市城内中山街(现为解放路)孙家楼一个商人家庭。父曹寿山,终生经商,家境尚好。兄弟3人,云阁排行第二。自幼入私塾,聪明好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