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多恩的长诗《灵的进程》中的“灵”经历了山植物到动物到人转世的尘世之旅,本论文旨在探究这一尘世进程中所体现的精神的胜利,即爱和生命的主题。
本文共三章。第一章讨论《灵的进程》的写作背景,即作为本诗创作的重要来源的毕达哥拉斯理论。其认为灵不仅可以从人转世为人,从人转世为兽,还可转世为植物,由此为灵的世俗之旅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章还追述了“灵魂转世”这一概念从毕氏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以更好地解释此概念在诗中的运用。
第二章集中在诗歌本身,旨在展示出灵在世俗之旅中的每个驿站以及包涵的意义。灵魂驿站在植物、动物、人三个类别下分别予以研究,给出每个驿站相关的传统意义及文学意义,以期理解多恩对世俗进程中驿站的选择和路线的设计。
第三章围绕诗歌的爱与生命两大主题展开讨论。多恩关注灵与肉的关系,特别是灵与肉的互动。在第二章的基础上通过对灵魂驿站的文学意义、象征意义列表总结揭示出他们的共通点,即肉体之爱,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意识到多恩力证的“感官法则”仅仅是分析爱的主题的开始,本章从作者生平给出两个推测,表明多恩创作的真正意图是表现其向往的精神之爱。《灵的进程》同时也是一曲生命之歌。每一次的灵魂转世都是以前一个驿站的死亡为前提;死亡和重生相互交织,描画出灵魂世俗之旅的路线。生命的主题由此表现为肉体或驿站的短暂存在和灵魂的永恒不灭。
通过对背景、灵的行进路线以及作品主题的层层剖析,本文将展现出这篇长诗的全景,揭示出作者隐晦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