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妇女外阴阴道的真菌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生育期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而大约5%-10%的患者发展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目前国内外研究复发原因多集中在讨论宿主生活习惯、免疫状态及菌库理论等方面,关于致病菌的传播途径对复发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对临床分离自VVC/RVVC患者阴道、肛周及其性伴侣生殖器的念珠菌进行基因鉴定,弄清念珠菌的来源究竟是外源性(起源于患者性伴侣)还是内源性(起源于患者肛周或近围),或者二者兼有,从而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目的:对VVC/RVVC患者阴道、肛周及性伴侣生殖器分离出的念珠菌菌株进行常规真菌学鉴定、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分型和基因测序,旨在分析研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的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为其流行病学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阐明复发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1.对来自于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皮肤科和妇产科门诊的各年龄段VVC/RVVC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年龄、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用药情况和临床表现等),同时采集患者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和肛周分泌物,患者的性伴侣在陪同就诊时或电话预约前来我院进行生殖器部位念珠菌分离。2.分析患者及性伴侣的临床资料,对兰州地区VVC/RVVC患者及性伴侣的流行病学资料、体内的微生态情况及致病菌的分布情况采用合理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3.取临床诊断VVC/RVVC患者的阴道、肛周分泌物进行10%KOH直接镜检,阳性者转种于沙堡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三次纯化,再进行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科玛嘉显色培养和API20C AUX系统常规真菌学鉴定,进一步将分离自临床标本的致病菌株鉴定到种。4.采用特定引物通过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对念珠菌核糖体DNA的ITS区进行扩增,从分子流行病学水平上进行致病菌的基因分型鉴定从而研究其传播途径。结果:1.临床资料显示:心理压力大、常伏案工作、运动少、服用避孕药或使用宫内绝育器、经常阴道冲洗和合并其他STDs等因素是VVC及RVVC患者发病的易感因素。2.共收集38对性伴侣临床标本,分离出念珠菌共计81株,白念珠菌62株(76.54%),非白念珠菌19株(23.45%)。在非白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9株(11.11%),近平滑念珠菌6株(7.41%),热带念珠菌2株(2.47%),克柔念珠菌菌1株(1.23%),都柏林念珠菌1株(1.23%)。27例女性患者的阴道和肛门所分离到的念珠菌菌种相同,其性伴侣生殖器未分离出念珠菌。6对性伴侣的阴道、肛周及龟头分离的念珠菌菌种均相同。3.不同种念珠菌通过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扩分型后产生不同的熔解曲线峰型,能准确地将念珠菌菌株鉴定到基因型。4.大多数VVC患者为内源性感染(致病菌起源于阴道内或肛周),少数为外源性(性传播)感染。结论:1.VVC发病的易感因素为心理压力大、常伏案工作、运动少、服用避孕药或使用宫内绝育器、经常阴道冲洗和合并其他STDs等。其中心理压力大、常伏案工作、运动少和经常阴道冲洗有显著性临床意义。2.VVC/RVVC的致病菌仍以白念珠菌为主,非白念珠菌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中光滑念珠菌分离率最高。3.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可以直接在基因水平将念珠菌鉴别,耗时短、结果准确,使临床特异、快速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成为可能。4.VVC/RVVC患者大多数为内源性感染,少数为外源性感染,性伴侣的同期治疗有助于减少RVVC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