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生殖疾病,其中女方因素约占40%。对于女性而言,卵巢有规律的排卵是生育的必要条件,据统计,排卵障碍约占女性不孕的25%~40%左右。因此对于卵泡发育和排卵的研究与调控,一直是辅助生殖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尽管源于垂体的蛋白类促性腺激素是调节卵巢周期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其他因素(比如某些细胞因子)同样可以协调卵泡发育的过程。其中,炎症性细胞因子可能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参与到卵泡周期的调控当中。人们发现在发育的卵泡周围存在着巨噬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分泌内皮生长因子(EGF)和其他细胞因子起到促进颗粒细胞增殖的作用。而巨噬细胞的增生、分化和活化又主要受一种同源二聚体糖蛋白——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即CSF-1)的调控,广义上也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M-CSF的受体是一种跨膜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是c-fms的原癌基因编码产物。M-CSF具备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可以作用于多种细胞,包括女性生殖系统。M-CSF可以调节滋养细胞的生长分化,从而影响胎盘的发育。此外,它还能帮助胚胎存活。在人和鼠的颗粒细胞中,人们都发现了编码M-CSF的mRNA。M-CSF在这种细胞中既可以作为跨膜糖蛋白存在,也可以释放到周围组织中。Witt等发现卵泡液中具有相当高浓度的M-CSF,而Nishimura等发现促排卵治疗时促性腺激素可以逐步增加外周血M-CSF的浓度,而M-CSF的浓度越高,成功排卵的几率就越大。Salmassi等发现外周血M-CSF的浓度随着卵泡的发育而逐渐升高,且其浓度水平与IVF的结局成正相关。Takasaki等报道,在超促排卵时同时使用M-CSF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可以促进卵泡发育。所有这些结果提示M-CSF参与了卵泡发育和排卵的生理过程。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M-CSF可以刺激黄素化的颗粒细胞合成雌激素(E2)和孕激素(P),FSH也可以促进黄素化的颗粒细胞合成M-CSF。本次实验我们主要以源于肿瘤细胞的非黄素化的颗粒细胞系COV434为研究对象,探讨M-CSF的作用机制。本论文中,我们探讨了排卵前M-CSF与FSH之间的相互作用,检测了雌激素的合成变化,以及NPPC和NPR2在M-CSF作用下的变化趋势。我们发现M-CSF可以上调FSH受体,而FSH也对M-CSF的合成及其受体具有同样的调控作用,具体作用大小受到FSH浓度的影响。这些作用并不会受到他莫昔芬的影响。我们还在体内条件下检测了 M-CSF对于NPPC和NPR2的影响,旨在探讨M-CSF在排卵过程中是否也发挥了作用。最后,通过对JAK/STAT信号通路中部分蛋白分子的研究,初步探讨了 M-CSF发挥功能的作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