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产物,广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广告为我们提供产品信息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消费习惯和思维方式。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更多的是人们身份、地位、品味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消费者的精神状态及个人追求。纵观前人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学者仅用某一语言学理论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角度对汽车广告语言进行研究,鲜有学者考察其背后的社会因素和人们的社会认知。认知社会语言学视“社会、认知、语言”为主要研究内容,认为语言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认知加工的产物,使用中的语言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语言研究必须关注语言的的社会性。基于此,本文以8个汽车品牌的164条汽车广告语为研究对象,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借鉴突显观及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作者拟构建SPB模型,并辅以问卷调查,试图揭示汽车广告语的认知机制,旨在发现汽车生产商和广告商是如何通过广告引导消费者,并促使他们购买汽车。数据结果显示,164条汽车广告语分别凸显了汽车的性能、外观、品牌等9类特点,尤其突显了汽车的性能,共计63条(占38.41%)。132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购买汽车时,影响消费者最主要因素是安全性、价格和耗油量。基于SPB模型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汽车广告语均是基于消费者的需求来突显汽车的主要特点;但在164条汽车广告语中,只有一条广告语体现了汽车的安全性,这与调查问卷中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相背离。研究表明,汽车生产商和广告商在广告中适时根据社会心理,基于消费者的社会需求和心理期待,突显了该车最主要的特点,以此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引起共鸣,最终促使消费者购买该车。但汽车的安全性并不能作为汽车的主要特点,而是汽车作为消费产品的基本前提,是消费者对消费产品最基本要求。研究表明,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本文构建的SPB模型对汽车广告语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也表明将突显观与概念整合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