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静脉血栓(VT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每年呈上升趋势。静脉血栓不但能够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降低肿瘤患者生存时间,而且对临床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治过程中,应加大对血栓的防治。卵巢癌中,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本文通过对上皮性卵巢癌并发的深静脉血栓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上皮性卵巢癌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而能够为以后卵巢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筛查血栓高危人群,控制高危因素,积极预防治疗深静脉血栓提供指导。方法搜集并整理青大附院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间诊治的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把确诊上皮性卵巢癌并发DVT的患者划分为DVT组,同时利用计算机随机法按1∶3比例抽取同期未合并DVT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未合并DVT组、同期无DVT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肿瘤组,在本研究中,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1.临床病理学资料统计结果:卵巢癌未合并DVT组的病理类型分布:浆液性腺癌(39例,60%),黏液性腺癌(9例,15%),透明细胞癌(7例,12%),内膜样癌(5例,8%);组织病理学分级:G3级(38例,64%),G1+G2级(22例,36%);运用FIGO分期显示:I~II期24例(40%),III~IV期36例(60%)。卵巢癌合并DVT组病理类型:浆液性腺癌(11例,55%),黏液性腺癌(5例,25%),透明细胞癌(1例,5%),内膜样癌(3例,15%);组织病理学分级:G3(14例,70%),G1+G2(6例,30%);运用FIGO分期显示:I~II期5例(25%),III~IV期15例(75%)。2.上皮性卵巢癌并发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上皮性卵巢癌合并DVT组与不合并DVT组的年龄、BMI、恶性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及CA125值比较,差异具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将上述分析有意义的年龄、BMI、恶性肿瘤分期等危险因素进行多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恶性肿瘤分期、BMI、CA125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通过对上皮性卵巢癌并发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分析,发现PLT、PT、FIB在卵巢恶性肿瘤中水平远高于卵巢良性肿瘤,而在卵巢癌并发静脉血栓组水平高于卵巢癌未合并静脉血栓组。两组对照分析,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LT、PT、FIB与上皮性卵巢癌并发静脉血栓有相关性。4.上皮性卵巢癌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预后分析:20例上皮性卵巢癌合并DVT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复查患肢血管彩超,17例患者出现血栓消失,血管再通率为85%。在随访期内,20例上皮性卵巢癌合并深静脉血栓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死亡,直接死因均与血栓无关,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60例卵巢癌未合并DVT组患者中死亡患者6例,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随访期内,上皮性卵巢癌合并深静脉血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上皮性卵巢癌未合并深静脉血栓组,差异具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年龄、BMI(≥25 kg/m~2)、CA125均与上皮性卵巢癌并发深静脉血栓有关,其中恶性肿瘤肿瘤分期、年龄、BMI、CA125为卵巢恶性肿瘤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上皮性卵巢癌并发DVT组与未合并DVT组,及上皮性卵巢癌未合并DVT组、与卵巢良性肿瘤组分别进行凝血功能分析中发现,上皮性卵巢癌中的FIB及PLT、PT水平较卵巢良性肿瘤明显增高,而卵巢癌中合并深静脉血栓组的FIB及PLT、PT水平高于卵巢癌未合并深静脉血栓组。考虑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FIB及PLT、PT的高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关系。2.随访期内,上皮性卵巢癌合并DVT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卵巢癌未合并DVT组,两组生存状况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血栓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不良影响。3.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细胞在机体内进展、转移、破坏等会引发血液高凝状态,诱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深静脉血栓可促进卵巢癌的转移、进展,增加了卵巢癌患者治疗的困难,进一步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减低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探讨上皮性卵巢癌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对预防血栓的形成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