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河南省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信仰现状的特点及模式、幸福感和自测健康状况,探讨当前研究生群体的精神信仰状况及其与自测健康、幸福感的关系,为研究生信仰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河南省3所综合性高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100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研究生进行调查。所有调查资料在EpiData3.1软件中进行双人双录,应用SPSS17.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LSD(假定方差齐的情况下)和Tamhane(未假定方差齐的情况下)方法对量表得分进行多重比较,逐步回归法进行精神信仰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的回归分析,并对其年级、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气氛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河南省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信仰现状:1)总体状况表现为社会信仰得分最高,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最低;九个二级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国家主义、家庭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男生实用信仰程度高于女生(P=0.004),在二级维度上表现为男生的家族崇拜和金钱崇拜程度高于女生(P<0.001);女生的社会信仰程度高于男生(P<0.001),具体表现在女生在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上的得分高于男生(P<0.001);3)随着年级的升高,社会信仰有所降低(P=0.003),在二级维度上表现为民族主义和政治信仰在不同年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用信仰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加强的趋势(P=0.008),在二级维度上表现为金钱崇拜在不同年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幸福感:河南省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幸福感体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专业和家庭因素(家庭所在地、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气氛)的研究生生活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所在地因素对积极情感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因素对消极情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测健康状况:河南省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总体自测健康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年级、专业间生理健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专业及家庭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间心理健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间的社会健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精神信仰及其与自测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精神信仰对其自测健康具有预测作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和家庭主义对个体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对个体健康有负向预测作用。2)精神信仰对其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国家主义、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对个体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家族崇拜和神灵崇拜对个体幸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3)对研究生按年级、性别、专业分层研究后,当前研究生的精神信仰对其健康、幸福感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1)河南省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精神信仰总体状况表现为社会信仰最强,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最弱。(2)河南省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总体主观幸福感体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校硕士研究生总体自测健康状况较好。(3)精神信仰对其自测健康具有预测作用,其中,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和家庭主义、神灵崇拜、金钱崇拜是其影响因素。精神信仰对其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其中,国家主义、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家族崇拜、神灵崇拜是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