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及相关指标分析研究

来源 :广东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hl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苔藓型(lichen amyloidosis, LA)与斑状型(macular amyloidosis, MA)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 PCA)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情况,评价其与疾病分型、瘙痒程度、日光照射的相关性,为今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预防、辅助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收集189例LA与MA两型的PCA患者,运用无创检测技术对患者的皮损区、非皮损区进行角质层含水量(stratum corneum hydration, SCH)、经表皮失水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皮脂含量及皮肤pH值的检测。通过与166例健康人的指标进行对比,探究患者非皮损区、皮损区(肩胛间区、小腿胫前、颈项处)与健康人之间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同时对比在不同疾病分型、瘙痒程度、日光照射条件下患者皮损区的皮肤屏障功能情况,进一步探究可能影响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因素。
  【结果】
  1.本研究共收集PCA患者189例,一般情况如下所示:年龄:平均年龄(43.169±10.129)岁,平均发病年龄(34.127±8.825)岁。性别:男性患者为91例(48.1%),女性患者为98例(51.9%)。疾病分型:LA患者135例,男性85例(63.0%),女性50例(37.0%);MA患者54例,男性6例(11.1%),女性48例(88.9%)。瘙痒程度:148例(78.3%)患者伴有瘙痒症状,LA中有瘙痒(1-3分)的患者为117例(86.7%),无瘙痒(0分)的患者为18例(13.3%);MA中有瘙痒的患者为31例(57.4%),无瘙痒的患者为23例(42.6%)。日光暴晒史:39例(20.6%)有日光暴晒史或为接触日光较多的户外工作者。其他:148例有瘙痒症状的患者中有19例(12.8%)经搔抓后才出现皮疹,67例(45.3%)患者有搔抓后皮损加重史。
  2.实验组内部样本的背肩胛间区、小腿胫前、颈项处及前臂屈侧的TEWL、SCH、pH、皮脂含量在不同性别和年龄分段上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3.实验组皮损区、非皮损区与对照组间皮肤屏障指标对比:实验组皮损区的TEWL、pH值均高于对照组,SCH值、皮脂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皮损区的TEWL、pH值高于患者自身的非皮损区,SCH值、皮脂含量均低于患者自身的非皮损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非皮损区的TEWL、SCH、pH值、皮脂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实验组曝光与非曝光部位皮损区的皮肤屏障指标对比:曝光(颈项处)与非曝光部位(背肩胛间区)皮损区的TEWL、SCH、pH值及皮脂含量对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5.实验组不同疾病分型间的皮损区皮肤屏障指标对比:LA的背部的TEWL、pH值及LA小腿胫前的TEWL均高于MA,LA的背部及小腿胫前的SCH值、皮脂含量均低于MA,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A的小腿胫前pH值与MA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6.不同瘙痒程度间实验组皮损区皮肤屏障指标对比:实验组中的背部及小腿部的TEWL、SCH、pH值、皮脂含量在不同的瘙痒程度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采用事后LSD两两检验可以得出:小腿:随着瘙痒程度升高,TEWL、pH升高,SCH、皮脂含量下降。背部:随着瘙痒程度升高,TEWL升高,皮脂含量下降。0-1分:SCH随之下降,pH值随之升高。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分的SCH略高于2分,3分的pH略低于2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3分的SCH整体仍低于0、1分,pH整体仍高于0、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A和MA两型的PCA患者皮损区TEWL增加,SCH降低,局部皮肤pH值升高,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存在受损的现象。且受损程度与分型和瘙痒程度有关,LA较MA受损更严重;瘙痒程度越高,皮肤屏障受损越严重。性别、年龄、日光照射对皮损的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可能不大。而患者非皮损区的皮肤屏障功能未见受损现象。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3.0T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劲动脉版块成像的研究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颈动脉斑块的成像质量和对动脉斑块的显示能力,比较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图像的质量,并选取较好的b值。  【方法】  本部分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19年8月就诊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检查和多b值DWI(b=200s/mm2、4
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常用定量参数图中的纹理参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预测与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NAC前后均行DCE-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手术后病理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40例)和治疗无效组(23例)。从患者NAC前、NAC后手术前DCE-MRI四个常用定量参数(Ktrans、kep、ve、v
学位
学位
目的:  探究增强双期相CT对腮腺三组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例腮腺良性肿瘤。其中,多形性腺瘤59例,腺淋巴瘤55例,基底细胞腺瘤8例。所有患者均行双期CT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40s、80s。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析肿块的形态学特征,即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缘、囊性成分、钙化、贴边血管及包膜等;另外,为了定量分析肿瘤的增强特征,分别测量平扫及动
目的:  利用咽动态透视录像造影检查(the video fluoroscopic study of swallowing,VFSS)作为筛查误吸的检查手段,探讨导致康复期脑梗死患者发生误吸的病理生理学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康复科住院的有吞咽障碍临床指征的康复期脑梗死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行咽动态透视录像造影检查(the vid
学位
期刊
目的:  评价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US-FNAC)及二者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
会议
【目的】  观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前后循环内皮细胞膜微粒(Endothelial microvesicles,EMVs)的浓度值,分析其与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OAST分型、梗死体积、溶栓疗效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  1.报道2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PCLBCL - LT);  2.总结国内外报道的PCLBCL-LT病例,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等特点。  【方法】  1.2名PCLBCL-LT患者下肢活检标本用l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CD20、Bcl-2、Bcl-6、MUM-1、CD30、CD10、CD3、CD4、Ki67。  2.检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