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岛军嫂作为中国女性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军人的妻子,其所必须承受的身心压力状况有着不同于其他女性群体的特殊性。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军人家庭的和睦密切相关,更间接影响着军人的备战能力及军队内部稳定。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SWB)的研究直接反映出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满足度、身心愉悦程度等心理状况,是代表海南岛军嫂心理卫生概念颇具代表性的结构[1]。目的:研究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SWB)的总体情况,从人口学角度探讨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等因素与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从而探讨其干预方案的可行性;从提高社会支持度及改善应对方式的心理干预方式角度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开展海南岛军嫂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证材料。方法:对260名海南岛军嫂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段建华修订版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自编书面问卷进行评定、分析。通过4周的干预研究,分析、评价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干预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结果: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SWB)的平均值为70.95,标准差为13.929,略低于我国城市女性主观幸福感常模(M=74.30,SD=11.24)。在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子女、家庭总收入、居住情况、丈夫军衔等因素上,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经研究表明,海南岛军嫂的主观幸福感与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且客观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对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SWB)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因此在制定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方案时,着重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两方面入手进行。实验组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SWB)在干预前后存在显著差异(t=-3.998,P<0.01)。实验组海南岛军嫂的社会支持度在干预前后差异极其显著(t=-3.424,P<0.001),且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应对方式上,实验组海南岛军嫂的积极应对方式(t=3.814,P<0.01)、消极应对方式(t=3.721,P<0.001)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海南岛军嫂的主观幸福感(SWB)在其六个维度上受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子女、家庭收入、居住情况及丈夫军衔等因素的影响,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社会支持极其两个维度与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呈较高的相关性,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方式与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海南岛军嫂SWB呈负相关,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3)客观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对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有正向预测的作用,支持利用度对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因此,从提高社会支持度、培养积极应对方式入手,可以有效提高主观幸福感。(4)围绕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两方面进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干预前后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平均分差异显著,证明本研究所制订的干预方案是行之有效的。对照主观幸福感(SWB)现有的研究资料,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选择海南岛军嫂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这在国内外以往的研究中尚属少见,研究人群有着新颖性。(2)根据海南岛军嫂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进行提升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干预方法探索及实验,通过干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统计数据的分析比较,判断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丰富相关理论具有现实意义。(3)本课题从研究结果层面,不仅详细的分析了海南岛军嫂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还以此为基础将数据转化为方法,变评估为干预,为提升海南岛军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