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前茬作物残茎根、当茬水稻植株的化感作用以及结合一定的化学除草方法对直播稻田恶性杂草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防除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滤纸培养皿法,研究了五种油菜和七种小麦残茎根对直播稻田主要杂草千金子、稗草和鳢肠的化感抑草作用,并采用模拟大田环境的盆钵法对化感抑草作用较强的品种进行验证试验和对下茬水稻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发现,史力丰和汇油50两个油菜品种的水提取液对三种杂草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千金子的萌发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分别为65.33%和55.33%;对杂草的幼根也具有十分明显的抑制作用,化感指数RI值分别达到-0.82和-0.85;不同浓度的史力丰残茎根的水提取液对杂草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模拟大田试验中,史力丰的残茎根在25kg/m3的混土用量下能很好地抑制千金子、稗草和鳢肠生长,RI值分别可达-0.91、-0.64和-0.67,且对水稻较安全。因此,在田间保留一定量的史力丰残茎根进行浅耕混土处理是杂草生态防除的一项有效措施。用琼脂迟播共培法对常见的31份水稻品种的化感抑草作用进行了评价。选用所筛化感抑草作用较强的水稻品种武粳15进一步测定不同株数水稻的化感抑草作用并从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比较了化感抑草作用的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拟大田环境的土培法进行验证试验。琼脂迟播共培的结果表明:大部分试验品种对稗草都具有化感抑草作用,其中武粳15、盐粳9号等品种对稗草具有较强的化感抑草作用;尤其对根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化感水稻品种武粳15随水稻株数的增加,对根长、芽干重和根干重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生理生化结果表明:与化感水稻品种武粳15水稻品种共培后表现出较强的受胁迫症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再次表明武粳15化感抑草作用较强。同时也表明水稻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SOD和CAT的活性,使活性氧含量增加,从而导致膜结构被破坏,MDA含量增加以及影响稗草的光合作用。土培试验中水稻植株对稗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协优63的抑草作用较强,RI为0.53;武粳15的抑制作用有所下降RI为0.60。为了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节约成本,对以千金子、稗草为优势种的直播稻田杂草进行复配剂筛选,从而达到较好的化学防除效果。本研究首先选用7种单剂对千金子、稗草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五种土壤处理药剂的ED50(g a.i./667m2)分别为:二甲戊灵(0.9846)>丙草胺(1.2839)>恶草酮(2.0257)>异噁草松(2.2156)>丁草胺(4.0872);两种茎叶处理药剂的EDso(g a.i./667m2)分别为:精噁唑禾草灵(0.4675)>氰氟草酯(0.9393)。综合考虑药剂效果、杀草谱及防治成本,从中选出几组药剂与防治阔叶杂草的药剂进行配方配比筛选。室内等效线法筛选结果为:AB:C的配比为3:17:7,D:A的配比为3:1,E:F的配比为5:1,G:H的配比为1:2。复配剂不仅扩大了杀草谱而且有较好的除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