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配套文件的出台为标志,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体,担负着教育、管理、培养大学生的重要使命。这支队伍的稳定,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关系到能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社会、学校以及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部分高校对辅导员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体制和培养制度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使得在利益分配、工资待遇、职务晋升、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奉献与索取的不对等,制约了学生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而由于部分高校管理者观念陈旧,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关键时候不要”,这些都可能成为制约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原因。此外部分高校对学生工作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把辅导员与“消防队员”、“高级保姆”、“宿舍管理员”相提并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难以驾驭或无能为力,这种吃力加上很难在短期见成效的工作难免不让他们产生厌倦情绪,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些因素进而导致了学生辅导员队伍人心思动、业务素质不高、工作得过且过等不正常现象,如不能为学生有的放矢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等等,这些都不利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和育人工作。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高校辅导员资源的优势,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管理者和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完善的辅导员激励机制是应对上述挑战的关键所在。 本文从阐述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研究概况,结合有关激励原理、从高校辅导员的独特需求出发,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法,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能力提升、队伍稳定性、群体凝聚力以及高校辅导员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等角度,调查当前高校辅导员的激励管理现状和高校辅导员的需求特点。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本文认为造成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障碍原因可归纳为薪酬的相对不公平、人员调配与晋升中存在不公正行为、奖励力度不够、考核效力发挥不够等四方面的因素。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本文提出完善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路径思考:一、坚持人本主义的逻辑起点;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三、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四、注重情感激励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