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除了两部长篇小说(《慧血》和《暴力夺取》),她主要擅长创作短篇小说。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她完成了31篇短篇小说。尽管与其他作家相比,数量不多,然而她在短篇小说上取得的成就给她带来了更多的声誉。二十世纪初期,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变动趋势。当然,文学革新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新的面貌。现代主义文学中展现了现代生活中的焦虑与不安,这似乎成为现代小说的主导性特征。奥康纳对天主教怀有至诚的信仰,其作品中不可避免的展现很多宗教问题。当然,其作品的很多评论都集中探讨其宗教主题,哥特风格以及暴力救赎等方面。本篇论文将从现代主义特征着手,集中探讨奥康纳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评论视角。通过围绕分析现代性的问题,挖掘其短篇小说隐含的现代主义主题。本文中探讨的短篇小说包括《好人难寻》、《天竺葵》、《持久的寒冷》、《无家可归的人》和《善良的乡下人》。论文由三部分组成,即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介绍了奥康纳的生平,概括论述了国内外对其的相关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本篇论文的研究价值。第二部分是正文,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况,分析了其发展背景,并指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特征,以及本篇论文分析应用的相关理论。最后探讨了奥康纳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第二章着重论述了奥康纳短篇小说的主题特征的现代性表现。并指出疏离感、恐惧意识和精神困境都是现代性危机的表现形式。从现代主义视角来看,现代性危机因其事关每个现代人而显得尤其重要。与便利的交流相反,身份的迷失成为了现代疏离的抽象反映。而现代性的危机也包括精神信仰上的危机。通过分析奥康纳小说中的创伤不安因素和精神困境从而得出现代人受到虚无思想的侵袭以及信仰缺失。奥康纳在其作品中,通过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信仰上帝,从而摆脱危机的看法。第三章集中探讨了奥康纳短篇小说中展现的哥特式风格,首先分析了哥特传统,以及奥康纳作品中独特的哥特特征,其哥特人物形象的运用展现了时代转变时期支离破碎的生存环境。怪诞的人物行为以及信仰的迷失构成了一幅精神荒漠景象。而由此产生的恐怖情感促使我们警觉人类灵魂的堕落。无论是哥特技巧还是象征手法都有效地展现了现代社会中无意义的生活及危机。与此同时,奥康纳通过寓言象征精致地表达了其人文关怀。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奥康纳短篇小说中象征主义的应用,作者精心地使用了寓言式的象征符号,展示了其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有效地传达了无意义的生活以及现代危机意识。第三部分是结论,阐述了奥康纳作品中体现的现代危机感存在每一个人物,甚至是每一现代人身上,这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毫无疑问,人们经受危机的各种磨难,激发我们思考解决之道。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GDP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2019年2月,我国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民国年间,列“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藏书遭劫散佚,成为我国私家书厄史上的大事。在这批“国宝”散而复聚的过程中,北平藏书大家傅增湘无论在对其进行保护,还是在研究
饮水水质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饮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是实现饮水安全的问题关键。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饮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村庄规划对重建村庄有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事业,涉及范围广,包括乡村工业的振兴、文化遗产的复兴、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环
本研究以采集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牧民传统方法制作的5份酸马奶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方法对酸马奶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致病菌大肠杆菌、单细胞李斯特氏菌、金黄色
首先分析了WCDMA系统的测量过程,指出了测量报告对于定位研究的作用;其次,介绍了解析测量报告中所含信息元素的方法;最后,将该方法与通用的解码器进行比较,指出其优点和适用
自从20世纪70年代致密砂岩气藏的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致密砂岩气藏的定义、特征、成因、研究思路、方法技术以及开采工艺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我国先后发现
背景:肺癌(Lung cancer)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其5年生存率大约为15%[1],引起肺癌患者低生存率的原因之一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
根据案件类型不同,审判权包括:民事审判权、行政审判权、刑事审判权,三者属于国家公权力范畴,它是人民法院一切诉讼活动的基石和根源。本篇文章探讨我国民事审判权的优化与配置,立
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其中介语在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往往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我们称此现象为“石化”。1972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在其发